2007-03-15

透過談判、化解危機--犯罪交涉人‧峰岸英太郎《漫畫》


漫畫名:犯罪交涉人‧峰岸英太郎(犯罪交渉人峰岸英太郎)
漫畫家:記伊孝
出版社:東立
集 數:5集完
譯 者:張益豐
※原文版2001年12月~2006年4月‧講談社於2003年3月~2006年7月授權東立中文化※


這套作品最大的致命傷在於「混亂」,尤其是最後一集,幾乎整個陷於暴走狀態中,危險到看到後來會讓人心兒蹦蹦跳,感覺不穩不是件好事、失調也一向是漫畫大忌,何況記伊孝在情緒處理上有相當粗糙的缺點。但、它很驚人,主要在於交涉向來是個有趣的題材,呈現上卻有其難度,沒有面面俱到、不夠宏觀、事件處理不夠週延,畫起交涉題材簡直是自找麻煩的舉動;而談起交涉漫畫,或許你首先想到的是《勇午》,而且也只有想到《勇午》,原因則如上所述,不過《勇午》著重在情勢的分析與協定的過程,你會覺得是在看一場超華麗的週旋任務大戲,反觀《犯罪交涉人‧峰岸英太郎》,它是從基本出發,將交涉本質精神完整發揮,而這正是它令人感到驚奇之處。到了最後,可能也不得不贊同,「混亂」正是交涉現場特有也必備的場景氣氛,這樣化險為夷的漫畫,嗯?說來也滿妙的。

好,接著回來瞭解交涉人員的職務內容。就劇中所知,交涉人已成為當前日本警界一支特殊的警務系統,目的則是為了對付日益嚴重的歐美形態犯罪手法,一旦涉及到必需談判的場合,將會有一組三五人不等的交涉群組介入辦案,其中不乏擁有心理學位的警務人員。綜合書中的描述,來列舉交涉人的幾項鐵則--交涉人不與罪犯當面交涉,僅能提出安全目標而不做勸阻等刺激性言語,且必需建立起良好關係,在化解雙方岐見、解決問題之中,須事前摸清對手底細,自行搜證與積極傾聽,不向罪犯直接詢問並找出謊言下的犯罪動機,自身交涉籌碼越多、人質死亡率越低,最後,交涉人必須忍受對方情緒波動、保持一貫的冷靜態度。

有意思!以上全都是率性而為的我完全做不到的事!XD

先撇開歐美日不談,單就台灣的警匪對峙場面來說好了,除了祭出親情攻勢,似乎也很少看見警察搬出其它談判戰術,所以,一般民眾較難以想像官方的談判策略要訣,但,嘿!《犯罪交涉人‧峰岸英太郎》就是這麼一套讓你能清楚瞭解到警方如何與罪犯斡旋的好物。

另外,對於挾持事件的因應對策,各個國家的態度都是為避免日後事態更加嚴重,遇上這事最後多半只有強行突圍的份,收場則以擊斃歹徒與誤殺身旁人質居多,為的是要保全其他人質的性命。而對照於殘酷的現況,就漫畫習慣喜劇收場的偏好來看,英太郎介入的幾椿談判案件沒出人命也是想當然爾的事,身為警官卻能以平常心來突破歹徒的心防,將危險指數壓到最低,主要也是他抱持著「歹徒得對自己的罪行負出代價」的信念,而連同罪犯的性命也要一併保住。

第一集主軸在於劫機事件,是所有事件裡最具系列性也最完整的單元,在這一集裡,談判技巧其實已經交代得差不多,之後的劇情只能算是技術性延伸應用的補充說明而已。來到了第二與第三集,帶到的都是較常見的社會問題,隨著勸退自殺者打消自殘的念頭、與銀行搶匪週旋、抓拿縱火犯、逮捕逃亡者、越獄殺人等案件陸續發生的同時,也是為了本書的重點單元「救世主」在做佈局與準備。

末世恐慌所引起的集體焦慮,強化了審判人類的毀滅預言之說,隨著焦慮的升高,期望獲得救贖的心態反而間接龔固「救世主」的地位。這種宗教色彩相當濃厚的現象,似乎演變成一種週期性的歇斯底里恐慌症,隨著「救世主」的「降臨」,即使是身處於科技文明的近代,宗教集體自殺事件仍舊頻傳。一九七八年的美國人民教堂派領袖下達命令、導致九百多人死亡,一九八五年的菲國六十餘名阿塔族族人集體服毒自殺事件,一九八七年首爾的卅多位女神宗教跟隨著在服藥後遭到謀殺,一九九三年對峙近兩個月後以悲劇收場的大衛教派事件,一九九四年的瑞士太陽神殿教教友四十餘人死亡,一九九五年的日本奧姆真理教施放毒氣造成五千多人死傷,一九九七年加州快樂無知者的奇怪儀式自殺事件……,當源自於西方宗教的永恆思想扭曲為最終僅剩毀滅的末世論之時,人心已為自身製造了混亂不安,卻因此期待著某人能夠帶領他們逃避進入虛無的美麗新世界。

以上為《犯罪交涉人‧峰岸英太郎》第四集概念,如何在宗教狂熱與追隨自殺之間切斷連鎖,交涉究竟能夠交出多少成果,這或許正是記伊孝想要創作這套漫畫的構想起源吧。

這套漫畫太有趣了,雖然缺點一堆卻很有特色,不論劇情或畫風都非常地合我胃口,也在此推薦給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