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25

喜樂在人間--福助《漫畫》


漫畫名:福助
漫畫家:伊藤靜(伊藤静)
集 數:一集未完
譯 者:吳重甫
※原文版2007年‧2008年4月由講談社授權長鴻中文化※


說起來,人的「私心」很扭曲,我們寄望著虛無縹緲的力量來成全我們的幸福,小則轉運添財、大則扭轉乾坤,有燒香有保佑、沒保佑即鄙棄,對人來說,有、賺到,沒有雖失望、人生照樣過。而如此畸形壓抑的信仰力量,有沒有可能壓垮人類心靈寄託的對象?且看伊藤靜娓娓道來。


關於人形叶福助,日本民間一般有兩種說法,其一,相傳人形叶福助為江戶時代產物,原是茶屋與遊女屋的裝扮祭祀者(類似咱們的跳家官),穿鑿附會下,老百姓進而相信福助有其「實現願望、夫妻和諧、長生不老、富貴如雲」的力量,之後慢慢成為祈福神明之一,最初發表於松浦清的「甲子夜話」書冊中,是當代浮世繪的題材項目之一。另一說法,福助真有其人,生於江戶,名為佐太郎,是位身長足二公尺、大頭大耳、愛笑並高齡仙逝的殘障人士,中間不知什麼緣故,被江湖郎中給賣到了旗本家,而佐太郎生前受到旗本家領主的賞識,並將其宅邸女中許配給佐太郎,從那時起,他便以自己容姿仿製成人形娃娃於當地市井販售、以此維生,死後,人形叶福助才逐漸流行到全日本,成了象徵型人氣商品。

飽受未婚懷孕煎熬的千晶,帶著一顆傷痕累累的心回到奶奶家,傷痛中並打起精神,著手處理奶奶後事與遺物,千晶在遺物中發現福助小木盒,好奇之下開啟了木盒,裡頭的胚胎卻迅速成長,一開始千晶雖然害怕,身為奶奶舊識的福助卻對她十分友好,千晶接受了奇怪的福助,就此展開相依為命的同居生活。時間彷彿停留在當下,所有的一切顯得緩慢而溫柔,然而,光之下流動的卻是貪婪晦暗的人性,外頭的陰影逐漸入侵家中,眼看平凡幸福日子即將崩壞,而千晶與福助卻毫無所悉⋯⋯

伊藤靜以第一說法來進行首部得獎作《福助》,探討神明會無助、會害怕、也有想逃避人世間的念頭,故事很樸素、創作概念卻相當出色,是個奇妙、劇情演出超展開的心酸漫畫,有機會請務必一探究竟!

雪白季節之限定冬季戀曲──白鳥戀語《漫畫》


漫畫名:白鳥戀語(羽衣ミシン)
漫畫家:小玉由起(小玉ユキ)
集 數:單行本
譯 者:向日葵
※原文版2007年‧2008年4月由小學館授權給尖端中文化※


這兩個月新漫畫情況是這樣子的--「三月貧瘠如寒冬,四月究極大亂鬥」,四月真是恐怖到不行的月份,隨便抓漫畫,隨便都好看!接下來的五月又會如何呢?喔喔喔~我好期待!XD


中國有牛郎織女、北歐有海豹女、希臘有Valkyrie女神,日本則有羽衣傳說,天鵝傳說在不同國度中各自依據當地文化發展其風格故事,卻不難發現其中廣泛的共通性(詳情可見星野之宣的《東方奇譚秘聞錄》第一集分析),這幾個童話故事的共通基礎都在美人兒平時身披羽衣,瞧見溪流便化為人形、進入水中沐浴,一旁窺伺的男人藏起羽衣,苦苦哀求卻拿不回羽衣的她們眼見同伴一一離去,黯然神傷下允諾成為男人的妻子,直到多年後,放下心防的男人拿出羽衣,女子奪回後便毅然轉身離去、不再回頭。

除了天鵝傳說的基礎,小玉由起另外融入了「鶴的報恩」故事情節,只是兩者結局皆悲傷,《白鳥戀語》當然不出意外,結尾帶點酸澀、帶些苦味,然而,包覆在外的卻是一份撫慰人心的溫柔氣息,即使走的是正統少女風格,成熟度比起青漫卻也毫不含糊,畫風素雅,劇情出色、實淨而不浮佻,讓整個故事沉浸在一種晶瑩剔透的不可思議氛圍中。

冬季即將來臨,溫和待人、毫不起眼的大學生陽一,某天瞧見天鵝卡在尚在整治的橋墩上,比天鵝還緊張的他七手八腳的將它救了下來,當晚隨即有一名美麗的陌生女孩來到陽一門前,訴說她對陽一的感激與愛慕之情,陽一對於她奇怪的說詞沒有放在心上,反而擔心她流落街頭而讓她留宿,兩人的感情越放越深,但春天的腳步越近,美羽笑容就越空洞,陽一也只能在旁乾著急⋯⋯

劇末連第三代孫女都出現了,好奇得要命的我搜尋相關資料,看著這句資料、不由自主的噴飯──「天鵝為一夫一妻制,相伴終生,以水生植物為食,壽命約莫20~35年,性成熟3~4年。」好樣的,小玉由起真的有研究過天鵝習性!當小孫女看著爺爺背影,說著「好帥喔,好想找像爺爺那樣的人做我配偶喔!」任誰,都會希冀這份恭維。(←那句配偶、原文八成是很厘語化的交配之意囧rz)

很讚的傑作!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當幸福來敲門《書刊》


書刊名:當幸福來敲門 (The Pursuit of Happyness)
作 者:克里斯‧葛德納 (Chris Gardner)
    昆西‧楚佩 (Quincy Troupe)
譯 者:蔣宜臻
※原文版2006年‧於2007年2月授權由皇冠中文化※


有發現嗎?我幾乎沒碰心靈養成、勵誌成功類型書籍--至少就現階段或未來幾年而言,主要還是這類型的書對我就像來上一記不痛不癢的麻醉針而已,作用不大。至於這事與名人傳記小說何干?呃,起碼我是認為這類書籍和心靈勵誌書籍功效相差不遠,他的故事、他的心靈深處探索,乍看下有激勵人心的功用,但其實這種傳記吊詭在幸福定義往往取決於個人事業成功與否的契機上,沒錯,克里斯葛德納的成就光榮而輝煌,卻不見得通用於你我身上,這樣的幸福,世俗氣息實在過重也苛刻,我無福消受。


《當幸福來敲門》將克里斯人生分為三部,第一部為出生到高中畢業,第二部從加入海軍到與兒子擁有第一個家,第三部則是成功的分享。

出生於美國威斯康辛州密爾瓦斯市的克里斯葛德納,來自於中下社會階層,家庭關係緊密卻又複雜,除了兩回母親因繼父的關係鋃鐺入獄而短暫寄宿於舅舅家之外,十八歲之前都是與母親、三位同母異父的姊妹和繼父同住於密爾瓦斯市,與繼父關係持續惡劣而選擇在高中畢業後加入海軍,誤打誤撞的情況下,被分配進入海軍醫院,最後隨著海軍退役醫師來到舊金山,成為心臟血管研究室研究助理,在此展開婚姻生活,不安於室的他到處偷情,最後在遇上孩子未來的媽,第一段婚姻關係因而宣告觸礁,接下來的同居生涯卻因錢越來越吃緊而異常緊張,兒子的出生,再加上醫療制度的改變,當下克里斯決定變換跑道,選擇薪資較高的醫療器材與耗材銷售員,緊接著又相中華爾街交易員職務,但夢想並不容易實現,他與女友的關係惡化,財務陷入危機,甚至因停車罰金未繳而被判入獄服刑,一切種種的打擊仍不能消褪他成為華爾街交易員的夢想,兒子則成了他唯一支撐下去的力量……

克里斯葛德納的傳奇,在於身處艱難的種族仇恨世代裡,由落魄遊民翻身成為現今華爾街證券界之財富管理公司執行長。只是,長久以來對傳記小說總是感到納悶的一點,我究竟得打多少折扣,故事才會最貼近真實際遇?

最後,只能說,這張電影劇照拍得真有感覺,漂亮!

PS. 相形之下,我就很喜歡《東京鉄塔》這本自傳小說。

2008-04-18

一發子彈改變兩個人的命運──不眠野獸《漫畫》


漫畫名:不眠野獸(野獣は眠らず)
漫畫家:高橋秀武
集 數:兩集未完
譯 者:黃文瑞
※原文版2005年~‧2008年4月起由集英社授權長鴻中文化※


《不眠野獸》採用現實社會慘案為故事腳本,以活人死人雙搭擋偵探為噱頭,可惜底子略虛,推斷犯人真實身份有流於「說了便是」的情況發生,不過人物有型、搞笑度夠、畫風強(很多角度看得出來有受荒木飛呂彦與森田真法畫風影響),狂野中不失細膩感的作品質地倒是讓這套漫畫越看越有意思,這個,嘿,我喜歡!


三個月前,齋原邦彥在東京都某公寓內挾持該住處住戶為人質,並於長時間對峙後開槍射傷警官,在場的類家小五郎立刻反擊,造成齋原當場死亡,而攻堅後也發現該住處男子早已氣絕身亡,隨後在得知齋原的動機,無法不心懷愧疚的類家立刻遞出辭呈、離開警界,日後並協助開設「葉隱堂骨董店」的叔父看管店面,三個月後,類家擔負起供養齋原的責任,並在老同事森真琴警部的個人頻繁拜訪和請求下,與獨斷負責執行死刑任務的齋原聯手辦案。

基本上,看《不眠野獸》之前要先摒除掉「是要犯人接受法律制裁還是直接殺人償命」兩者無法化解的歧見,司法其實是希望犯人能有更生機會,但往往總有惡性重大且毫無其情可憫者持續造成另一條生命的隕歿,要給前科犯更生機會也不是,不給前科犯更生機會也不對,最乾脆的,別想太多、直接丟給高橋秀武傷腦筋就好。

個人感覺,荒木飛呂彦畫出力與美之外,肢體動作總是在無意之間透露一股食色性也的情色味道,而高橋秀武則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更上一層樓,然後一陰一陽主角互動中簡直像在大搞曖昧般的讓人看了大有噴鼻血之虞XD,只是,第二集結尾挺讓人擔憂的,唔,拜託,別陷入RPG戰鬥模式,不然就真的枉費先前經營有成的好感度了!囧rz

探索在地人文風情--北歐魅力I.C.E. & 吉川英治與吉本芭娜娜之間《書刊》



書刊名:北歐魅力I.C.E.:冰國淬煉的生活競爭力
作 者:黃世嘉
※天下雜誌於2007年1月發行※


書刊名:吉川英治與吉本芭娜娜之間:日本書業見學八記
作 者:李長聲
※網路與書於2008年2月發行※



一個談的是北歐生活態度,一個說的是日本書業生態,放在一起寫推薦文還真是不倫不類,各寫一篇又覺得太過單薄(完蛋了,都還沒下筆就有這種自覺……囧rz),但,即然都是探索在地人文風情,那就一起做整合介紹吧!


以閱讀感來說,黃世嘉的《北歐魅力I.C.E.》較具展延性,而李長聲的《吉川英治與吉本芭娜娜之間》則較具深入性;以文字性格來說,黃世嘉的《北歐魅力I.C.E.》自然流露出輕鬆寫意的穩健特質,讓讀者毫無負擔地悠遊於文字其中,並想像台灣廿年後或許也能如此美好,李長聲的《吉川英治與吉本芭娜娜之間》博學鴻儒、口冷心熱、言辭犀利,總算讓讀者見識到,即使移居到禮儀諸多且凡是要玩猜猜樂的日本多年以後,中國人還是能一派酸儒、直言不諱的好氣魄;以優勢面來說,黃世嘉的《北歐魅力I.C.E.》即有反省意識的思考面,也兼具著易讀的特性,李長聲的《吉川英治與吉本芭娜娜之間》則清楚勾勒出一般讀者較不易得知的文壇面貌。

黃世嘉大學畢業後,在因緣際會下接受挪威軟體公司聘顧,展開為期兩年的異國工作人生,在挪威工作期間,深受北歐文化薰陶才發現,在台灣被灌輸的觀念不見得是唯一或正確,而除了美國與日本,還有其它的價值並行於地球村之中,在透過他的導覽與介紹,以Intelligence(智慧)、Creativity(創意)和Elegance(優雅)為出發點,期望國人能找到嶄新的立足點,活出與眾不同的人生。

李長聲的作品,唔,果然是厚底子文人,書寫的極有系統,他的八見為:「作家、出版人、書、工作者、獎與書評、流行、現象、漫畫」,雖然其中某部份篇幅是看三篇有兩篇哈欠連連……畢竟對於這些日本文豪,也僅止於耳聞其名、聽聽便可的那種沒啥文學氣質的失格讀者,話雖如此,李長聲所揭露的內幕秘辛,多到看了都覺得這行業陰險的饒富趣味性,而書業面相之深入,也難怪李長聲有「文化知日者」之美譽。

總之,兩本書各有千秋!兩本皆好!


以下內容截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感謝啦!)

《北歐魅力I.C.E.》

I(智慧篇):滑雪板的人生舞蹈


第一次學滑降滑雪(downhill skiing),是跟芬蘭室友和她的瑞典男友一道去的。一到滑雪場,為了停車,還沒開始學滑雪,就先得想辦法把車開上一個結冰的坡道。我換了檔,打算「一步登天」,結果車子卻失控往下溜,好不容易煞住車,真是有驚無險。結果,還是讓比較有經驗的「瑞典小子」來開(他們都有所謂的雪地駕照),才順利把車停好。

可想而知,那天的滑雪練習讓我體驗了無數次「跌停板」。對初次滑雪的人而言,最困難的一點,就是站上山頭、說服自己向下滑的那一刻,因為在那一刻,必須克服內心的恐懼與對前方的未知。當你第一次從山頭向下滑,可能會認為前方似無止境。這讓我想起小時候學騎腳踏車的經驗。當時,一個大我三歲的孩子王把他的大腳踏車借給我練習。那輛腳踏車並沒有在後輪旁邊裝上兩個輔助輪,讓我騎上去後緊張得要命,直到摔了無數次,知道最糟的狀況後,才逐漸擺脫恐懼。

就在跌跌撞撞的同時,有個年約五歲的小孩,連雪杖都沒拿,從我身旁呼嘯而過,還對著我露出一抹天真無斜的微笑。雖然只有短短○‧三秒的眼神接觸,卻讓我遭受人生中自學會腳踏車以來最大的挫折。

後來,我看到不少年輕人都在玩滑雪板,似乎比較有趣,於是決定改練滑雪板。在我不屈不撓的反覆練習之下,站著的時間漸漸開始比坐著(或趴著)的時間長了一些,我也開始對它著迷。滑雪板的樂趣,在於它像玩滑板一樣,人側著站在滑雪板上,卻可以恣意擺動,要快要慢要左要右都可隨性發揮。更過癮的是,當你站在雪上,不需要跳、跑,只要保持平衡,稍微移動重心,有點類似單憑念力,就可以隨心所欲地把自己帶到任何地方。

有一次滑得正順,來了通緊急電話,我一邊拿手機講公事,一邊滑下山,還有餘裕跟對方說:「抱歉,請等一下,我得閃個樹!」接著就頭一低、人一蹲,滑過一個小樹叢。那種感覺真的很讚!

但是我更深的體驗是,滑雪是成長與冒險的試煉。

還沒有來北歐前,我跟很多人一樣,對冰雪有種恐懼感,一聽到氣溫只有攝氏零下十度,就覺得非得用大外套把自己包得密不透風才行。因為不常看到雪,對雪會有種不確定、甚至是威脅感。但是,滑雪時卻要把雪當成好朋友,靠著它驅動滑雪板,才能體驗暢快滑行的樂趣;跌倒時還要感謝它,因為要是碰到冰塊會更痛。

滑雪技術有點進步之後,你可以嘗試難度比較高的動作。然而,滑雪跟打高爾夫球的不同點,在於當你做些冒險或新嘗試時,可能不只是把球打到水塘裡,而是可能把手摔斷,所以需要更大的勇氣。當然,我最佩服的是從事極限運動的人,那可是需要無比的專注與勇氣,並且把挑戰自己的極限當成家常便飯。

只要滑過雪,就會對雪有不同的觀感,這是僅止於賞雪、鏟雪或是堆雪人的人永遠體會不到的。生活中有不少事情都有類似的道理。自己裝過電燈,對電就不會再那麼恐懼。自己修過馬桶,會發現德國人真是了不起,居然發明這種東西,也不再對馬桶不屑一顧。自己動手修理腳踏車,才有機會發現原本車子要靠這麼多零件密切運作,騎的時候會更能與它融為一體,並且懂得愛惜、保養它。

許多事我們都期待有別人幫忙。從小讀書要爸媽陪,長大一點後念書靠補習班逼,出國旅遊靠旅行團安排。肚子餓了也不用會燒飯,反正樓下吃個切仔麵就好。計程車隨手就招得到,居家布置統統交給設計師就行了。

你可以看得出來,愛好運動的國家多半強盛,強盛國家的國民也多半愛好運動。原因在於,有強健的心,才會想要練就強健的體魄。凡事如果老是畏首畏尾、擔心動輒得咎,反而放不開,總會因為未知而害怕。



C(創意篇):感性行銷,抓住消費者的心

哥本哈根興起Laundry Café,讓客人來喝咖啡的時候,可以順便把自己的衣服帶來洗,坐個3,40分鐘,衣服也洗好了,聽起來這個點子挺不錯的,聽說連丹麥的總理都公開向大家推薦這個咖啡館,目前已經是旅遊書籍推薦的重要景點。

還有一個北歐設計師朋友告訴我,由於在飛機上洗手間都在飛機的走道中央,沒有辦法裝窗戶,有壓迫感,北歐航空特別請室內設計師,設計一個靠窗的機上廁所,同時開一個窗戶,可以讓你一邊使用,一邊觀賞窗外的藍天白雲(晚上則是滿天星斗加一輪明月),浪漫極了。

出現在北歐這個每人GDP達四萬美元地區的消費提案,我稱之為「生活品味的極限」,當人的基本需求都已滿足,卻還有錢在手上時怎麼辦?只好不斷挑戰消費者需求神經的末梢,例如「設計」就常常扮演探針的角色,用概念刺探消費者的感動細胞。

什麼叫做消費的極限?挑戰一些不可能的任務,例如,我要能夠在飛機上打撞球、我要在自己的旅館房間游泳、我要電視像畫框一樣美、我要沒有腳踩板的垃圾桶、我要一支可以當擺飾的蒼蠅拍…人類的需求是無窮盡的,因此衍生出無窮的商機。

北歐,走在感覺行銷的最前端,經常創造出特殊的作品。這些創意的產生,我相信與50-60年代的狂飆時期有關,無戰亂、教育發達、男女平等、性自主、全面鼓勵藝術、電影與音樂等,突破了北歐人的思考水平線,讓我想到最近也有不少人用這個角度來詮釋文革跟現代中國藝術的關係。

尊重人性,關心人性,所以才能洞悉人性。創業家陳五福有次演講提到:「Desire」會隨時空背景而變,創投要學習了解發掘Desire。這其實就是感性訴求的行銷。北歐展現了一種純粹的透析力,極簡卻「極準」,雖然應用起來會因各地環境不同而有不同的限制區間,但這種不是小聰明的創意,卻讓人非常著迷。

Laundry Café在我們的市場做不做得起來呢?也許不行,但是這個點子卻能啟發我們很多創意與商機的思考。例如,忙碌的人們需要有多工能力、一心二用的需求,所以,有人開發出一種跑步機是可以一邊打電腦收Email的。什麼事讓人覺得必須花時間乾等的,就可以來改善一下。例如,髮廊可以增設上網區,計程車上可以唱卡拉OK等,想法很好,但表現優雅度可以加強。

另一個層面是消費者比較深入的需求,去Laundry Café的客人,不只是為了功能性而去,還要洗衣服洗得「爽」,認識一下朋友搭訕搭訕,紅色其實是非常重要的成功元素。當然,餐飲業最重要的還是東西好吃,太多不成功的例子是核心產品沒顧好,一直去弄週邊產品。就像航空公司,如果安全性跟準時做不到,機上餐點再好吃,空姐再漂亮也很難真正成功。

這樣來看,抓到純粹的人類需要,還是王道。



E(優雅篇):我看全民美學運動

上次一位我們合作的瑞典設計公司老闆來台接受訪問,採訪記者問到,你對台北市的變化有什麼感想,他說,這是他看過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城市,只是「好像建築師彼此並不習慣互相交談(they don’t talk to each other)」,言下之意是,大家各蓋各的,沒有管是不是跟旁邊的景觀有所搭配,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計劃。

英國Channel 4電視台發起過一個將醜建築摧毀的活動,讓觀眾票選覺得最醜的建築物,最後還要發動把他們「終結掉」。這個事台灣很多搞設計跟建築的人早就想做了,有人號召過「台灣憂質建築厚里豆(讓你倒)獎」,把台灣醜的地方都拍下來,讓這些醜照片使瀏覽的人渾身不自在,引起社會關注。

經常覺得社會上「有錢的人大都沒品,有品的大都沒錢」。這就需要一種工程,讓「有錢的變有品」,也要讓「有品的變有錢」。所以說,竹科公司支持藝文活動,值得我們高興;聽說誠品開始賺錢了,也值得我們高興。

我們的周遭有不少人在進行美學工程,無論環境再怎麼先天不良,還是有人懷著一份理想持續投入,就像號召「厚里豆」的一群人,只是為了追求一種美,在我看來,他們是非常可愛的。我一直覺得,生意雖然要賺錢,也必須對社會產生某種正面的意義才算好的生意,因為,人很少會覺得自己賺夠錢了,可以開始回饋社會,所以,如果有可能,為什麼不一開始就選擇一個有意義又可以養活自己的事業來投入?當然,大部分商場上的前輩都會說,這種想法太天真!

大學的時候,有一次聽琉璃工房的張毅先生演講,他說到一個故事。琉璃工房店裡面常常有日本客人,日本人總是很喜歡將東西一看再看,還問很多問題,好像對於作品的設計非常有興趣,問價錢之前會不斷想要了解設計的理念。後來進來一對台灣的夫婦,一看就知道是有錢人,太太想買,先生在旁邊卻有點不耐煩,後來直接問「一塊多少(台語)」,聽起來好像在選豬肉一樣,「厚啦,我拿兩塊」。

他說:「文化上沒有根,就跟浮萍一樣,所以他們要做的是從中國古老的優良技術與傳統,重新找回『根』,雖然有時會有人會覺得我們的作品名稱取得太淺俗,但或許我們就是要讓它夠通俗,讓一般人能夠了解,重新建立文化的根」。

台灣的根要怎麼尋?這是一個嚴肅的題目,不過,我覺得至少可以從提升生活的美感開始。穿衣服要搭配顏色、居家布置要有自己的風格、髮型也該好好整理一下了、放合適悅耳的音樂,這些都是可以體驗的,而且可以把上一代失落找回來。

注視者你的設計,用雙手撫摸你的作品,那種感覺才是最美妙的。否則,對牛彈琴,自然曲高和寡,只好彈個「阿牛」大調或「阿狗」小夜曲,自己晚上睡覺都會驚醒,「啊,我怎麼做出這麼俗的作品來賺錢!」,就像很多爛餐廳,老闆都不是很愛吃自己做出來的東西。

台灣的年輕設計師,他們沒有像北歐設計師這麼好的發展環境,他們沒有受到像北歐社會對設計師那樣的尊重,內需市場養不活這麼多創意工作者。這是很多人的責任,是資本家的責任,是企業家的責任,更是政府的責任。我期待讓北歐這樣的設計進入台灣,拋磚引玉,讓更多的消費者以及設計師感受到一種風格,進而激盪出更多屬於台灣人的作品,走向世界。

台灣有著不服輸、在困難環境中逆流而上的精神,有許多的創意與點子,有想賺錢與努力工作的動力,這些或許是我們最引以自豪的優點。這些在我的父執輩身上看到,但更期待這些特質能夠用在新一代工作者的身上,把這些「因子」轉化為一種力量。在我看來,台灣當作一個中國人新美學的輸出地,有絕佳的機會與條件。



《吉川英治與吉本芭娜娜之間》

暢銷書是怎麼回事


日本出版界有這麼一句話「出本大暢銷書,蓋幢樓」。這並非神話。一九八一年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荳荳》風靡社會,成為日本出版史上空前、迄今仍絕後的超級暢銷書,各種版本合計約七百萬冊,摞起來比富士山高出二十多倍,銷售總額達幾十億日元,蓋一幢大樓不成問題。暢銷,是整個出版界的夢,使本來是知的產業,愈來愈癡,呈現著病態。

不過,還有另一句話:誰也摸不準下一回是什麼書暢銷。這也是事實。一九八七年俵萬智的歌集《沙拉紀念日》暢銷,一年多售出二百萬冊。暢銷是一種讀者現象,成因複雜,暢銷的程度更是出版人難以把握的。此書出版之際,河出書房新社《文藝》雜誌副主編長田洋一認為會受到歡迎,把印數一再追加,初版印了八千冊,但後來的勢頭連他也莫名其妙了,因為歌集的銷路一般不過是一兩千冊而已。

文藝評論家中島梓說:「暢銷書的構造也是各時代狀況的構造,同時還是各時代讀者的知識狀況的反映。」用社會學的眼光來看,暢銷書是從社會的底流浮上來的,其背後是讀者的欲求與關注。《窗邊的小荳荳》之前,日本出版史上最大的暢銷書是《日美會話手冊》,今天看來,這個「手冊」恐怕連小冊子也算不上,但一九四五年九月出版,僅三個半月就賣掉三百六十萬冊,東京為之紙貴(印刷用紙價格上漲近百倍)。剛剛被美軍占領,整個日本便爭先恐後地學起了昨天還是「鬼畜」的英美的語言,充分顯示日本人的應變力與受容力。一九六一年《加強英語的書》(岩田一男著)又掀起一場英語熱,這一回是為了迎接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心情與上回大不相同。一九八九年《日本可以說不》(石原慎太郎、盛田昭夫著)投石激浪,在日美經濟摩擦中引起巨大反響。這本書不是英語學習書,但可以說至此便完整地畫出了日本民族戰後四十五年來的心態軌跡。

暢銷總要有一個「場」,日本的暢銷場往往在女讀者,尤其是女學生,這也許是她們的天性使然。一九六四年出生的女作家吉本芭娜娜寫的書,本本暢銷,印數達五百六十萬冊,被呼為「芭娜娜現象」。吉本小說描寫的是年輕人的孤獨,感性豐富,主題淡薄,是「語言明瞭,意思不明」的文學,讀者幾乎都是與她同代的女性們。

村上春樹有「十萬冊作家」之稱,他的小說一定能賣掉十萬冊,而一九八七年出版的《挪威的森林》上下兩卷各十萬冊,兩年之間一版再版,印數達五百萬冊。為什麼發生了「森林現象」呢?秘密在作品當中。村上小說多是處理非現實世界的空想的、超現實的作品,而《挪威的森林》用現實主義的手法展開戀愛這一現實的世界,就是說,容易明白。最大的特色,誠如文藝評論家藤田昌司所言,還在於這部作品是塗滿純文學色彩的色情小說。讀者是十四、五歲到二十六、七歲的年輕人,其中女性遠遠多於男性。不過,因其色情,她們不好意思在電車上公然捧讀,雖然日本人很喜歡坐車讀書。

渡邊淳一的暢銷場是中年男女。「那些人憧憬』不倫『,很想一度置身於那種關係中,但顧及收入、地位、名譽,大都止於想想罷了。渡邊的小說則具有讓中年層精神發洩的效用。」(出版評論家鹽澤實信語)他的《化身》(一九八六年獨占暢銷書鰲頭)在《日本經濟新聞》上連載時,編輯部不斷接到指責電話:「一大早就登載那樣下流的小說,是什麼居心!我家有讀高中的兒子啊!」讀者是上帝,接電話的編輯唯唯諾諾,但最後卻不忘說一句:「不過,謝謝您愛讀!」

綜觀八○年代暢銷書,有兩類書最突出。一類是以山口百惠的《蒼茫時刻》為濫觴,電視節目主持人黑柳徹子、鈴木健二、棒球運動員江本孟紀、演員穗積隆信等文娛體育界人士寫的書。他們活躍在觀眾中,早已為自己做足了廣告,寫書則進一步「暴露內幕」,正可以滿足讀者窺視隱秘、廣博談資的心理。這類作品中不乏「幽靈作家」捉刀之作。另一類是社會經濟方面的書,如屋太一的《智價革命》、長谷川慶太郎的《日本這樣變》、大前研一的《新•國富論》、盛田昭夫的《MADE IN JAPAN》、城山三郎翻譯的《實業家父親給兒子的三十封信》等。有趣的是這類書往往並不是出自經濟學專家的手筆。一九九○年草思社推出日譯本《太陽又將沉下》(比爾•艾莫特著),使社會經濟類圖書出得更加熱鬧,「太陽正在中天」、「太陽還會上升」之類競相問世。

出版界有幾位製造暢銷書的高手,其中最神的是光文社的神吉晴夫。他主張所謂「創作出版」,即「首先自己定選題,找合適的作者,和作者一起幹到脫稿,然後用宣傳手段開發讀書人口」。這種主張的具體化就是「河童叢書」。該叢書幾乎年年有書暢銷,甚至一年裡占據暢銷書排行前十位的半數。神吉晴夫的暢銷要訣是:讀者層以二十歲上下為主;要刺激讀者心理或感情的某方面; 主題合乎時宜;作品和主題要明確;作品從主題到裝幀都必須新鮮;文章是「讀者的語言」;比藝術更重視道德;讀者喜好正義;作者並不比讀者高一頭;編輯必須始終處於「計畫、製作者」的立場。神吉出暢銷書有一套,但在人事管理上卻慘遭失敗,後來被趕下社長的寶座。光文社的暢銷書有一些是華文讀者也熟悉的,如松本清張的《點與線》、小松左京的《日本沉沒》、森村誠一的《惡魔的飽食》、多湖輝的《頭腦體操》。

一本書暢銷,常常是某種出乎意料的因由觸發的。前面提過的《日本可以說不》,據責任編輯說,一九八九年一月出版之初,並不看好,到了秋季,美國議會上把它舉了出來,這下子便引起讀者注意,搶購似的,突破百萬冊大關。一九九○年又出了一本《日本還是可以說不》(石原慎太郎、渡部昇一、小川和久著,光文社刊),相乘效果會使前一本餘音嫋嫋吧。

電視、報刊等傳播媒介的高度發達,不僅可藉以製造暢銷的契機,而且暢銷也受其左右。《一碗湯麵》(栗良平著)本來是兒童文學作品,一九八九年被婦女週刊雜誌報導以後,幾乎使整個日本哭泣,轉眼賣掉百萬冊,但作者的「醜聞」在週刊雜誌上一嚷嚷,頓時就沒了銷路, 真是「生也傳媒,死也傳媒」。當然,暢銷與否根本原因在作品本身,其他終究不過是增幅裝置而已。

一九七九年《算命占星學入門》、《天中殺入門》(均為和泉宗章著)這兩本占卜書暢銷,印數達三百幾十萬冊,似乎反映了經濟不景氣時期的茫然心理,但作者轉年因預言不中而收起算命攤,只是給出版史留下了一點笑料。商業上的暢銷並不意味出版使命上的成功,為此平凡社社長在一次聚會上舉杯,希望「各出版社努力使真正的出版物暢銷」。


見城徹的朋友們

有這樣的笑談:你要害一個人,就慫恿他辦出版社。當然,這是中國大陸以外的笑談,例如日本,莫不是他們把出版社歸類為製造業(現在屬於資訊通訊業)的緣故。不是誰的喉舌,你方唱罷我登場,每年倒閉最多但開辦也最多的是出版社,文化便得以源遠流長。在日本出版的河邊走了近二十年,耳聞目睹,好像只有一個幻冬舍勃然而興,突飛猛進,十年後上市。創辦者見城徹自然就成了風雲人物,雖然生來對長相最沒有自信,卻也得上電視大出風頭。人們關注的,不消說,是為什麼他就能成功?正好他最近把以往發表在各處的文章、報導、訪談等彙編成冊,名為《編輯病》,便買來窺探了一番,恍然明白了見城徹之所以成功得甚至讓人眼紅,秘訣在於他並非白手起家。他自從當編輯就不僅在文壇,而且在演藝圈、音樂圈也廣交朋友,所以一九九三年拿出一千萬日元,和五、六個人掛出幻冬舍的招牌,朋友們踴躍相助,轉年三月就一舉推出六本書,作者是五木寬之、村上龍、筱山紀信、山田詠美,吉本芭娜娜,這些響噹噹的名字連我們中國人也耳熟能詳,本本暢銷。

朋友是如何交下的呢?喝酒。見城徹三十歲之前幾乎沒有淩晨三點以前回過家,每晚喝酒,締結、維持並擴延人際關係。他和阪本龍一是至交,大約有四年,幾乎每天工作到夜裡十一點,然後和他去喝酒,喝到上午九時許。阪本在中國為電影「末代皇帝」製作音樂並出演角色,也經常抽空回日本找見城聚飲。何謂編輯?城見說,編輯是無中生有,把人的精神這一無形的眼睛看不見的東西做成書這種商品,由此獲益。這是比變戲法更不可靠的行當。與作家訂交,並不要立竿見影,也許十年後,二十年後,遲早會變成工作。即使有編輯才能,即使不惜努力,但若不能結交同時代的作家,就不能發光。當然,他能夠說這話也是趕上了時代,現今出版不景氣,老闆不再慷慨,編輯與作家之間也少了人情味。

見城出生於一九五○年,慶應大學畢業,當編輯策劃第一本書就大暢其銷。體育報記者高橋三千綱採訪他,說幫著宣傳,不久高橋寫小說獲獎,也就成了見城結識的第一個作家。從此,二人「每夜每夜在新宿一帶喝來喝去,友情越來越深。在夜夜交往中認識了中上健次、立松和平、tukakouhei(本名金峰雄)等年輕作家」。他也夢想寫小說,可本身沒那種靠寫作來自我拯救的激情,不如發揮催化劑作用,刺激作家,從事策劃作品的工作。角川書店的社長角川春樹造了一條船,嘗試《三國志‧倭人傳》的航海路線,邀高橋隨行寫報告文學,高橋便提出一個條件:讓見城進角川書店。時當一九七五年,負責編輯的第一個作品是森村誠一的《人性的證明》。從此,「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是精神的殊死搏鬥。不是一個兩個,而是至少百十個作者的名字一天到晚在頭腦中打轉」。「編輯是要跟作者精神性私奔,既然是私奔,去向就只是地獄,不會是天堂。可是,對於表現來說,地獄卻正是黃金之地,所以簡直是被分裂的一天天」。「把悲慘變成黃金的瞬間,我就在那誕生的地方,那是任何東西都不能替代的陶醉境地。這就是編輯的正確的病。」

「編輯病」應屬於職業病,但是得這種病的編輯並不多。見城走在新宿街頭,聽見唱片店播放尾崎豐的歌曲,心裡震撼,直感將來必定和這個自己作詞譜曲自己唱的歌手在活字上一起工作。打電話聯繫,對方回答:你已經是第七家。不甘心,哪怕自掏腰包,請他大吃最好的烤牛排,邊吃邊談他的詩,談他的曲,終於談成了出版他的第一本書。尾崎豐沉默四年,見城當《月刊角川》主編,調動特集及單行本等活字手法使他復活,專輯《誕生》銷量排第一,而那一期雜誌售出十五萬冊,單行本也本本暢銷三十多萬。某日,尾崎豐突然打來電話:「見城,你搞個唱片公司吧,你搞得成,我不相信現在的唱片公司。」三周後,年僅二十六歲的歌手自殺,他拋棄了所有的人,但他認為是所有的人拋棄了他。

當上編輯沒幾天,中上健次突然向見城開口:「借給我三十萬,等我得了芥川獎,拿獎金還。」當時芥川獎的獎金是三十萬日元。原來中上在酒館打架,傷及看客,以三十萬私了。見城剛好得了年終獎金五十萬,當即拿出三十萬。轉年中上第四次候選芥川獎,終於奪魁,拿獎金還債,並作為感謝,把獲獎後的第一個作品發表在見城當編輯的《野性時代》上。見城說:「教給我文學的悲慘與豐穰的是中上健次,他也是把我作為編輯鍛煉的最難忘的人。」

見城在角川書店當編輯不曾跟渡邊淳一打過交道,但渡邊每出新書,他都寫信談讀後感。每月去石原慎太郎家取稿子是愉快的。夏夜,跟他到海邊散步,聽他講苦惱、挑戰及自卑。那時見城二十五歲,「在海邊加深的關係十九年後結實為暢銷百萬冊的《弟弟》」。幻冬舍開張不久約內田康夫寫小說,見城親自寫信,內容是關於內田新作《箱庭》的讀後感,其中說:「我想像,您應該更痛快地闖入左右時間-自然-歧視-故事這一無法逃脫的苛酷但因而豐饒的宇宙萬物的桎梏之中。我懇請作為編輯站在那個時間,那個場所。」

見城徹認為,編輯向來喜歡把良心、文化掛在嘴上,但盤腿坐在自己在製造文化這一特權意識上,書當然賣不出去。說到底,賣不出去對於讀者來說就是不需要的商品。

幻冬舍現有職工六十人,資本金三億餘日元。社標是一個投標槍的人影,有點像原始人,據說模特是見城徹本人,他練過健美。此書是見城徹作為一個患有編輯病的人的總決算,所以就是他人生的總決算。感謝眾多朋友之餘,他最後把此書獻給一生任性愛戀過的九位女性,希望得到她們誇獎。

2008-04-11

歡迎光臨「時尚五號房」!《漫畫》


漫畫名:時尚五號房 (la Quinta Camera~5番目の部屋へ~)
漫畫家:小野夏芽 (オノ・ナツメ)
集 數:單行本
譯 者:林子傑
※原文版2006年‧於2008年3月由小學館授權東販中文化※


有別於日系漫畫風格,《時尚五號房》帶有濃厚的文學式質感,歐式的前衛元素與樸實的抒情特色交織而成的是獨樹一格的畫風,劇情詮釋手法也相當另類,一點點的冒險氣氛、更多的想像空間,帶領讀者窺探遠方國度的文化樣貌。

呃,剛開始還以為住進第五號房裡的房客是重點人物,後來才發覺小野夏芽反推回去,原來馬西莫、艾爾、路卡、切雷這四位個性迥異的義大利男子才是劇情重心,實際上小野夏芽是借著短期借宿房客的烘托,讓四位主角的形象更為鮮明。至於來來去去的房客,除了第一回合出現的丹麥女孩夏洛特在後面仍不時跳出來串場外,最後出場的日本男孩秋雄,則有表達到文化上雖有差異、悲歡離合與人心溫暖卻是不分國度。

單行本而已,劇情跳過、跳過!

習慣日系漫畫,《時尚五號房》在乍看之下、不免會略感彆扭,但這真的是本好作品!雖然整體感十分素雅清淺,不過是那種看完後你會不自覺的讓劇情在心底自行繼續發芽的好物。而對於欲走漫畫這一行的新手漫畫家,小野夏芽的風格雖另類,卻不失為良好的入門範例!

Yesterday, Yes a day~昨日,心晴天~《漫畫》


漫畫名:Yesterday, Yes a day~昨日,心晴天~(Yesterday, Yes a day)
漫畫家:岩本奈緒(岩本ナオ)
譯 者:KUMAKO
※原文版2007年‧於2008年2月由小學館授權東販中文化※


不瞞各位,其實我這陣子還滿偏愛生活流型態漫畫(搔搔頭嘿嘿笑),向來都覺得,生活流型態漫畫對於漫畫家是一大挑戰,褪去繁繁複複、層層疊疊的外在色素包裝,剩下的便是對於生活的基本態度,不單單情感交流,還有對人生的徬徨與盼望,傳達若失焦,會猶如流水帳般地索然無味,而岩本奈緒就是處理這一類型劇情的箇中高手,說故事手法看似隨性灑脫,卻很有溫潤如玉的慧黠感!

《Yesterday, Yes a day》主要人物為春野小麥、青梅竹馬多喜二、小麥哥哥阿昂、小麥媽媽、佳惠奶奶和同學琉依,故事由小麥與多喜二高一暑假輔導課說起,小學四年級時隨著父母搬到東京定居的多喜二,在父親不諒解的情況下仍決意回到故鄉與佳惠奶奶同住,小麥的母親則是生病住院進入第三年,平日下課後僅有佳惠奶奶為伴,寂寞的小麥也想要有所依靠,卻受困於長輩的信任與兄長的任性而無法輕易對外傾訴,再度回到故鄉的多喜二,雖然又呆又楞,但也逐漸察覺到小麥酸澀的心境……

真好看,請東販繼續加油!拿更多這類版權的漫畫吧。

15年前的自殺事件、15年後變成謀殺案件!──羅蘋計劃《小說》


小說名:羅蘋計劃(ルパンの消息)
小說家:橫山秀夫(横山秀夫)
譯 者:黃心寧
※1990年出道得獎佳作‧2005年發行原文版‧2008年1月由光文社授權皇冠中文化※


進入第三章之前感覺一直都卡卡的,《羅蘋計劃》建立在偷考卷的架構之上,個人對偷考卷的設定並沒有意見,反而是對於策動作戰記劃過程有著一份強烈的違和感,我自己也說不上來為什麼會如此,書先不死心的放下又拿起、再灰心的拿起又放下,週而復始到有想掉淚又有鬼吼鬼叫的衝動:「這不是橫山大叔!這不是橫山大叔!這不是橫山大叔啊!」Q口Q


但終究《羅蘋計劃》存在著橫山大叔特有的「眉眉角角」寫法,進入第三章之後,個人特質一旦發揮到極緻,之前的古怪感都可以拋諸腦後,整個劇情就在橫山大叔大幅度地切向一個犀利的拐角後,劇情顯得微妙、豐富也多層次,不禁在心裡頻頻喝采--嘿~漂亮!

這真的是本前所未有的角色大會師之橫山小說(笑)!被判定自殺卻是遭人殺害的女教師,躲在暗處的檢舉人,提供線索的路人甲乙丙丁,草草結案的失敗員警,巧妙統籌各個部屬以求限時破案的好警察,想破案立功的不安定警察,不懂問案技巧的警察,晦暗不明的數位嫌疑犯,沒有殺人卻逼得其他人想自殺的猥瑣傢伙,殺人卻暗地裡沾沾自喜的兇手……,在距離命案追訴時效不到廿四小時的警局裡,太多太多角色,陸續出場、全數報到,鬧哄哄的好似在開同學會,即使是悲劇故事,而橫山大叔也寫出了十五年前與十五年後「景物依舊、人事已非」的慘淡風貌,但細數著這些出場人物的類型角色,仍不免感到莞薾。XD

儘管有書迷認為,《羅蘋計劃》和橫山流的現代進行式鐵血警察小說樣貌十分不同,並將此書歸類為青春推理,個人倒覺得橫山大叔個人色彩向來鮮明濃厚,當力道、強度不變,小說寫來其實只是大同小異,唯一不同的反而是《羅蘋計劃》沒有太多餘韻可供回味,或許是因為各式各樣的要素全擠在同一本小說的緣故,要回味也不知從何切入,不像目前作品採取近乎單線的故事敘述手法,俐落簡潔也易於反覆體會。但,說來說去,我不討厭這樣的故事、甚至很享受被橫山大叔牽來牽去,除去被卡到的前兩章,會覺得《羅蘋計劃》是本還不賴的小說!


【書背文案】
警視廳接獲密報,十五年前原本被判定是跳樓自殺的高中女老師,其實是他殺,而且兇手就是死者的三名男學生!眼看距離命案的追訴時效只剩下最後二十四小時,警方全力展開調查,並發現與案件有關的『亞森羅蘋計畫』。原來當年三個頑皮學生破天荒的想要偷取期末考考卷,卻在收藏考卷的保險箱裡看到了……

2008-04-04

壁櫥裡的骨骸──不想要孤單《漫畫》


漫畫名:不想要孤單
漫畫家:岩本奈緒
譯 者:亞奇
集 數:單行本
※原文版2007年‧於2008年3月由小學館授權東販中文化※


如果,《不想要孤單》能像《遇見負離子女孩》有個很明確的核心主題供岩本奈緒發揮,那麼,這本作品將會更為完美!


光看副標和書名,你是否有誤以為《不想要孤單》是套恐怖漫畫(噴笑)?起初看著封面,我還猜測它會不會和豐田實的《來戀愛吧》一樣,是套半調子的校園純情日記漫,但越看下去越是移不開目光,然後整個人陷入在非常愉悅的情緒當中,那是看一般少女漫畫單行本所沒有的心情。

最近這一年來,東販才著手開拓起女漫的閱讀人口,步調緩、慢,畢竟東販本來就落後一大截,社內也沒有本錢像尖端、東立、長鴻那般營造出以量制人的氣勢感,或許有鑑於此,最近引進的女漫作品皆是國內讀者不曾接觸過的新銳女漫畫家,花津美代(作品《叫我空姐大人》)、岩岡壽枝(作品《土星公寓》)、小野夏芽(作品《時尚五號房》)……,與這位後勢讓人十分看好的岩本奈緒,東販拿書偶而仍會凸槌,但仍在容忍圍範內。

筆觸輕緩的《不想要孤單》、劇情看似沒有重點,但經由岩本奈緒的圖像表達後,一切的一切,盡在不言中。本來,關於人生的昇華追求與夢想的單純堅持,那是很耐人尋味、只能意會而無法言傳的感覺,因人過度依賴文字語言的傳達,言談之間反而易於喪失其信息,不過一旦以情境式的圖像來表現,感覺十分貼近又對味。

「壁櫥裡的骨骸 (Skeleton in the Closet)」意指不想被別人看見的孩子,也是前三部短篇單元裡所探討的主題,而這樣的孩子看似軟弱卻也有他們堅強的方式。毫無彈性可言的兄長、山本貫一,正準備接受司法考試、精神已屆臨緊繃邊緣,這時為成為漫畫家而高中輟學、幾乎和父母斷絕關係的弟弟公二,與議員之女私奔卻落得離婚下場而帶著孩子回家定居、卻遭到外公漠視的表妹野花,兩人每天都跑來打亂貫一的行程,終於受不了的貫一驅離兩人出家門,之後卻在無意間聽到兩人的真心話。

後面幾部短篇單元的調性轉而輕鬆俏皮許多,【如雪般飄落】訴說第一次察覺戀愛的悸動感;【我最愛的歌曲】傳達心與心的交會就在一瞬間;【來自無青色一詞的國度】說明語言的力量;【她的存在】和前一篇成了對比,若不擅於溝通,只會氣跑暗戀的對象;【花之名】非常浪漫,說明向前大步邁進,與人邂逅,即使辛酸難過,也會帶來幸福;【冬色自行車】則是說出繞遠路其實是想要儘可能延長與喜歡的對象在一起的時光。

真好看,決定了,我要直接購買啦!XD

消逝的金融正義──塑膠鴉片《書刊》


書刊名:塑膠鴉片
作 者:夏傳位
※2008年3月由銀行員工會全國聯合會X行人合作出版※


標下得不太合適啊……,畢竟由夏傳位的分析看來,台灣金融業從不曾有過正義,即然不曾有過、何來消逝?(抹抹臉)


他們的故事,與我們的故事
  經歷了一九九八年本土金融風暴、二○○五年消費金融風暴,台灣經濟暴起暴落,陷入過度擴張之後的虛脫無力,廠商失去了信心不敢投資,民眾對未來的危機感加深也不敢消費;民間消費冷颼颼,又導致廠商倒閉與更加不敢投資,形成惡性循環,加深了失業與經濟蕭條。

  但在這段期間,金融業卻因為政府鼓勵併購與衝刺雙卡,在內需產業停滯中欣欣向榮、一枝獨秀。台灣八成家庭收入遞減,原本應跟著衰退的民間消費,卻因為卡債族舉債消費,而勉強維持百分之二左右的低成長。

   卡債族成了「維持台灣民間消費成長的幕後英雄」。消費貸款雖然活絡了商業,但這畢竟只是短期效果,借來的錢總得要還,還加計百分之二十的利息。於是,在卡債問題爆發之後,台灣民眾對未來更沒有信心了。然而,二○○七年底,主計處發布的統計卻顯示,該年平均薪資提高百分之二,經濟成長預計破百分之五,但大部份民眾卻不相信,媒體也連聲質疑「數字從何而來」。問題在於財富分配趨向兩極化,指出「平均數」的總體指標已無法精確表達兩極化的經濟實況。於是,統計 數據與民眾真實感受逐漸背離。

  譬如,有百分之三十八的製造業勞工面臨減薪,但金融及保險服務業的薪資卻增加百分之十一,平均為八萬 元,將近全體勞工平均薪資的一倍。但即使在金融業內部,這樣高幅度的成長仍集中在少數人身上,大部份基層從業人員不是人力派遣,就是低底薪、無保障的臨時人員,成長果實並未雨露均霑。

  於是,台灣經濟發展結構已出現嚴重的內外失衡,光靠外需(電子業、鋼鐵與石化業)帶動經濟成長,但真正最紮實、最能滋養民眾生活的內需市場,卻是空虛疲軟。這才是痛苦指數日增,官方數據無法反映真實的主因。

  這顯示財富兩極化,已開始吞噬台灣經濟的健康。在這過程中,金融業扮演特殊的催化角色。

   主計處歷年來都做「家庭所得差距」,但統計中只計算經常所得,並未包括金融資產,譬如富人的股票、分紅與儲蓄等。若將金融資產列入計算,前百分之廿家庭 與後百分之廿家庭的差距,將從六倍急速拉大至廿倍以上。由此角度看,重新找回社會正義、縮短貧富差距,是台灣經濟衝破困境、重燃活力的重要關鍵。

   在此目標中,金融業還是關鍵。如果政府放棄以併購為導向、催生大型壟斷金融資本的發展策略,重新思考銀行在促進中小企業、社區與一般民眾的生計與福祉上 的關鍵作用,並據此擬定政策,那麼,千千萬萬的消費者將因少揹一些債務而多消費一些,內需就可以健康的、而非靠著借貸而復甦與增長;中小企業、微型創業得 到活水,就業也會增加;閒置的資金活絡了,台灣社會可以走向一個比較均衡、健康的發展模式。

  於是,台灣的債務運動說的不僅是他們的故事,也是我們的故事。他們的努力,使我們往更平等、尊嚴與均富的社會前進了一小步。【截錄自P.282~P.285】


先來看看書中舉出的例子,你才會瞭解信用卡的暴利到了什麼程度--

某甲刷卡15,000元,年利率百分之二十,逾期未繳款的違約金為300元,隔天立刻補繳最低應繳金額1,500元,某甲的實際舉債成本是多少?
循環利息:15,000 × 20% ÷ 12 = 250元
而違約金卻高達300元,某甲實際舉債成本換算成年利率將不是百分之二十,而是百分之四十四!早已超過民法規定的百分之二十利率上限。(計算方式:15,000 × R ÷ 12 = 250 + 300)

再來一個預借現金手續費(每筆費用金額 × 3.5% + 150元),某乙預借現金9,000元,一個月後還清,某乙實際舉債成本是多少?
手續費:9,000 × 3.5% + 150元 = 465元
利息支出:9,000 × 20% ÷ 12 = 150元
實際舉債成本高達年利率百分之八十二!(計算方式:9,000 × R ÷ 12 = 465 + 150)

沒錯,這是個數字遊戲,但不論結果換算如何,金融業的信用卡與現金卡都是地下錢莊地上化的暴利行為。

我是第一次看書,越看越氣,氣到好似整把火燒到五臟六腑、隱隱散發出痛感的情況發生,不禁想轉頭對著窗戶外大聲吶喊--去它的信用卡!去它的上流社會!去它的消費金融市場!去它的金融與政治掛勾!

就夏傳位的資料數據來看,所謂的卡債成因,「過度消費只佔12%,失業佔57%、離婚佔16.5%、親人還債14.3%、創業13.5%,過度消費不是卡債高築主因,失業或人生重大變故才是。」對, 我們當然可以抱持著「世道公正假說」這種很阿Q的思維來為這世界的無情開脫罪狀,但卻不能不警惕,所有人都有可能遇到突如其來的重大變故,「一文錢逼死一 條好漢」不再只是「他們的故事」而已,當人民與政府和金融業站在同一陣線,以道德譴責說怪罪卡債族的咎由自取,阻止債務人更生、有機會能重返社會時,是否曾經深思,只關心財團利益的政府與牟取暴利的金融業,當它們共同將整個台灣推向如此不健全的結構性經濟社會,難道它們迴避必需該負起的責任就是金融正義嗎?

《塑膠鴉片》共分為七章節,第一章【掀開卡債族的面紗】,第二章【無法對症下對的解套措施--大溫暖與協商機制】,第三章【透視信用卡】,第四章【航向債務地獄的擺渡人】,第五章【風暴的根源--二次金改的結構性問題】,第六章【金融業的M型策略】,第七章【打碎枷鎖,向前行】

第 一章中,帶出血淋淋的卡債族例子,並且談到暴風圈的兩個颱風眼--信用卡與現金卡的債務危機,當殘酷的全球競爭白熱化而福利國家同時瓦解,人民只能訴諸最個人式的美式消費工具--信用卡--以應付集體的社會風險,信用卡弔詭地成為彌補社會安全網破洞的最後一道防線。

第二章中,夏傳位以社福角度切入,提出當經濟蕭條時,高風險家庭自然增加,而他們往往存在著多重與相互牽引的危機,即使解決一項危機也不足以拆解高風險的引信,最糟糕的,他們尚達不到政府規定的「低收入戶」門檻。故,蘇貞昌前院長推出「大溫暖計劃」就是要彌補這項缺口,而政府後來更被迫推動債務協商機制,不幸的是,兩者皆無法對症下藥,尤其後者,給協商機制但不給協商,內幕重重、問題多多。反觀歐美國家,他們深知這就像保險功能,金融市場不只要維持開放與容易進入,同時也要為失敗者規劃退場機制,唯有讓失敗者有重新再來的機會,才是鼓勵其他人從事更多有價值、承擔風險的經濟行為。

第三章,帶出卡神混帳迷思 (混帳是我個人加上去的)與交叉補貼的不公行為,由人性層面上談及消費行為模式,並拆解卡市場的扭曲結構:免年費、幾乎是無條件升等白金卡、各種紅利積點與各項免費服務,另 一方面則是高利率、高手續費、最低應繳金額等等過度收費情況。此單元中尚提出一個很重要的概念,美國馬里蘭大學經濟學教授、阿胥貝爾將信用卡消費者分 為三大類型:
一、完全不動用循環信用的「便利使用者」;
二、辦卡著眼於借貸,靠信用卡救急或週轉的「重度使用者」;
三、最初以方便支付為目的,但不知不覺中陷入「負債漩渦的使用者」。
阿胥貝爾教授認為,問題就出在第三類使用者,這一類的用卡人對於信用卡利率並不敏感,他們既不會認真注意各家信用卡利率差異,當市場上出現低利率產品時,也不會轉換品牌,這是因為「主觀上」並不打算動用循環信用額度。另外一個重要概念,用卡人必需將「支付功能」與「借貸功能」分開使用,夏傳位雖然沒有明說,但顯然的,他是非常建議,最好未來以簽帳卡逐步取代信用卡來使用支付功能。

第四章,光看前面會覺得很有趣,後面就讓讀者完全笑不出來。要擴張消費金融市場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把餅做大,讓更多人向銀行借錢;另一種是把餅做厚,讓已經借錢的人借更多的錢。銀行內部與代辦公司的掛勾行為,終究造成大量的逾放,然後最後的呆帳全都算到納稅人的頭上。

第五章,金改的問題非常複雜,失敗到極點的成因一時間很難說明,只能講,這堆金融業者都是用我們的錢在圖他們自己的霸業。

好 了,第六章終究也談到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其實和台灣雙卡風暴相去不遠,銀行一方面大做富人管理財富事業區塊生意,而另一方面也搶奪放予窮人高利貸的黑心事業,至於股市的連動,要漲要跌,在夏傳位的分析上,只是個很難堪的掠奪式利益行為罷了。此章也分析孟加拉經濟學者尤努斯所創立的鄉村/窮人銀行何以成功的契機。

第七章則做了總結。

就個人認為,《塑膠鴉片》是本閱讀性非常之必要的書刊,我想,應該沒有一位成年人會對自身經濟漠不關心,而自身經濟也與社會經濟習習相關,它就像一部經濟白皮書,不僅僅是獻給即將於五二○走馬上任的新政府,也同樣是獻給我們這種孤軍奮戰於社會上的老百姓!

日本警界內部的對立與衝突──影子的告發&顏《小說》



小說名:影子的告發╱顏
小說家:橫山秀夫
譯 者:黃瑾瑜╱王華懋
※原文版分別為1998年與2002年·分別於2005年4月與10月由德間與春秋文藝授權商周中文化※


儘管是不同日文出版社的版權書,《顏》也稱得上是《影子的告發》姐妹作,除了有共通的出場角色,恰巧這兩本都談到警察內務角力波動過程,《影子的告發》帶到詭譎難明的男性警界權利傾軋現象,《顏》則側重於描繪女性在警界承受的壓力與不平等待遇。橫山大叔以他豐富閱歷與獨特視角,將日本警察職場中的冷血競爭,刻劃的入木三分,不曾試圖粉飾太平,雖然好看,但就因為太過寫實,這兩本其實不如《臨場》那般令我萬般偏愛。


《影子的季節》以管轄人事的縣警本部警務課警視、二渡真治為主角,《顏》主角為縣警本部秘書課宣導公關組的巡察、平野瑞穗,兩者交集於《影子的季節》【黑色線條】單元中,錯身過後、劇情各自發展,唯一共通的是不能交心、不能同情、不能犯錯、不能軟弱,警務這份工作真不是人幹的。除此之外,充滿張力的推理元素在警察對立與衝突的強悍攻勢下不僅沒被削弱,還一一佈線埋伏,橫山大叔果然厲害啊。

《影子的季節》集結四部短篇故事,【影子的季節】提到人事調動的困難度,鐵面無私的人事官需綜合各式各樣的馬路消息與暗盤情報,決定嘉獎性升遷或懲罰性貶職,調動成了困難的拼圖工作,此時,即將屆臨退休的刑事部長、尾阪部卻傳出不接受異動安排,是戀棧職位、抑或另有所圖?【地之聲】以提供警察賞罰情報的監察課為舞台,某日,收到指稱某課長有不倫之戀密函的監察官委派昔日舊部屬探查消息來源是否屬實,對方的快速回報卻令監察官逐漸心生不安,疑心告發者的身份與企圖;【黑色線條】繪製人像而逮到犯人的女警失蹤了,身為唯一縣警本部的女警部憂心於她的人身安全,追查下逐漸發掘出「身為警察、須與組織共生共死」的陋習思想;【公事包】秘書課警部為了長官不在議會廳上被公開逼問質詢調查進度,因一旦長官進良維谷,也意味著自己將會人頭落地,而必需事先知情議員的質詢內容,此時舊識卻通報他,某議員即將公開引爆某椿醜聞……

除了序幕與尾聲,《顏》集結五部短篇故事,【狩獵魔女】尚外對外發佈的調查機密消息不斷走漏,並成為某報每日獨家消息,此事不僅引發其它報社不滿,風暴還逐漸擴大,身處於秘書課宣導公關組的巡察只能因應長官的命令,展開無奈的狩獵魔女行動;【訣別的春季】調派至支援對策室、負責民眾諮詢專線的巡察,接到「家裡會被放火」隱藏著現實危機的求助來電,恰巧轄區內正發生多起連續縱火案……;【疑惑的素描】期望著被調回鑑識課的巡察,這一天與接替舊職位的學妹相遇了,學妹將畫作遞上、請巡察給予建言,「拙劣的素描」無論如何也說不出口,但下一回再見到的犯人素描像卻無比生動,其中的隱情、必然有詐;【共犯】即將進行突襲式的防治銀行搶案犯罪演習,不料另一地點發生真正的銀行搶案,而警力卻出現空窗,事後執行口令傳送的巡察受到偵訊,不僅自己被懷疑有共犯嫌疑,連同寢室的室友與室友戀人也遭到強烈偵訊;【心的槍口】奉命調派到強行犯搜查組的巡察,趕鴨子上架的惡補起射擊訓練課程,此時也發生女警遭到重創、槍枝被奪的重大社會事件,雖然捉捕犯人過程中,自己的建議提案造成重大失誤,但繪製嫌犯畫像的能力也同時派上用場。

每次都這樣,不看則已,一看就很想繼續找橫山大叔其它的作品來瞧瞧。囧rz

新田祐克首部戰慄懸疑作登場!--音靈《漫畫》


漫畫名:音靈
漫畫家:新田祐克
集 數:一集未完
※原文版2007年‧新書館於2008年3月授權青文中文化※


封面……這封面根本就像對讀者預告《音靈》是本會走三角戀習題模式的漫畫啊XD!封面引人暇想,也難怪日本BL迷哀嚎遍野,清水玲子轉型成功案例對陷入瓶頸的女性漫畫家果然是種鼓舞。本來不太期待新田祐克新書的我,翻閱頭一單元【音感過敏症】有被新田祐克的企圖心給驚訝到,固然雀躍,卻也按納住心裡的騷動,雖然不清楚新田祐克能否堅持到底,而不被BL迷的妄想鼓譟變節,但我個人倒是很希望新田祐克能夠學習《西洋骨董洋菓子店》模式,商業與同人誌兩方、壁壘分明。


看不見的東西、聽不到的聲音,對於無法辨識這些東西的大多數人而言,都把它們歸類為「妄想」或是「幻聽」的現象。但是,對於可以辨識的人來說,這些東西就是現實……

《音靈》劇中有兩位特殊人物,一位曾任職科警研法四科的研究員、音無要,能夠辨識一般人無法聽見的音域,包括了死者之聲;另一位曾犯下殺人未遂案的古玉招映,凡是近日內會成為殺人現場的地帶,透過他的雙眼,空間皆會出現扭曲景像。故事中還有另三位主角,戲份一樣搶眼,阿要的好友、對警界感到絕望改而擔任起私家偵探的永妻恭秀,恭秀雙胞胎兄長、菁英特搜本部長永妻恭優,與由精神科醫師轉職為警察的唯敷警視。第一集僅有兩起離奇案件,一宗為連續殺人案、另一宗為連續爆炸案,劇情雖跳躍,成績卻相當不俗。

跨女漫的BL漫畫家,表現通常不儘人意,但要往男漫領域裡鑽,卻因名號太過響亮而成了一大挑戰,走模糊路線的如小手川瑜亞,又少了點迫力與定位不清,說起來,身為讀者的我們還是挺幸運的,不需煩惱這煩惱那的。

有一點很有意思,借到書的朋友不妨留意一下《音靈》的封面封底,新田祐克似乎在下意識中有暗示到自己的配對偏好。(嗚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