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31

人本自然、共生永續--少女的奇幻森林《漫畫》


漫畫名:少女的奇幻森林(ミヨリの森)
漫畫家:小田秀次(小田ひで次)
集 數:兩集未完
譯 者:茹茂華
※原文版2004年~‧秋田於2008年9月起授權長鴻中文化※


小田秀次的漫畫很怪異,怪的不是內容、而是畫風。東立先前引進的《擴散》,是小田秀次的出道處女作,畫技不算純熟,不過有如點陣式圖案的畫風、相當獨特,想來製作上勢必費力耗神,而且日本也頗獲好評,可惜我看沒十幾頁,在閱讀極為吃力的情況下,只好放棄作罷。相較於《擴散》的難以消化,本次的《少女的奇幻森林》畫風倒是平易近人許多,也較容易靜心下來理解小田秀次獨特的劇情內容。


《少女的奇幻森林》是套還滿有質量的奇幻作品,寫實、柔軟又溫暖。小田秀次以無限奔馳的想像、彩繪生命的風景,關於品格教育、親子教養、自然保育、生命價值、挫折與情緒抒發課程等等,在透過漸進方式,讓被社會、被生存競爭給壓縮的孩子們有一個完整看待與體會生命可貴的契機,樸質而不矯情。我在猜測,說不定小田秀次曾經從事過教育方面的相關工作,因這套漫畫本質上還頗像是西方成年人以教育生命為前提、而畫給兒童閱讀使用的繪圖本作品;若不曾從事教育相關工作者,就具體應用而言,其實會比較難以如《少女的奇幻森林》這般有層次與系統性的做出引導。

主人翁未由里11歲,小六生,打從出生起便定居於東京,老練世故的她在學校是被全班同學欺負的對象,個性堅強卻無比彆扭,因母親不甘寂寞而與補校老師私通逃家,家中僅剩父女倆人,在父親眼中的未由里是個有妄想症的兒童(事實上自我對話在心理學上是一種治療方式,不過假想朋友的存在同時也是空虛寂寞、需要成人關懷的表徵之一,目前這類型的孩子被定義為「深藍兒童」),雖然很擔心老是格格不入的未由里無法適應鄉間生活,但無力兼任母職的父親還是決定將她送至老家,由祖父祖母照顧她的生活起家。

初到父親老家的未由里,在奶奶的建議下,獨自一人進入青翠蓊鬱的森林漫步中,並且遇見奶奶提到的森林特別居民,在一次次互動中才知道,這座森林未來將由奶奶交由她手上,而她也必需擔負起守護者角色。起初的不情願與目中無人,在奶奶、爺爺、同學、老師、鄰人與森林特別居民無條件的接納與關懷下,未由里終於能漸漸打開心房,並且決定繼承森林、守護森林。

這套漫畫談到一個重點,「一旦受到外在環境的制約,再加上個人特質沒有辦法多加改變,那麼人將很容易在原地不斷打轉。」事實上,人生是以心靈層次的多與寡開啟出不同的生命空間,例如本書中的未由里母親,未由里補教老師,未由里在東京的唯一同伴行人,未由里自殺身亡的同學,未由里的情敵華枝,再再都成了未由里「反照出自我生命旅途困局、然後摸索出後悔最少的未來方向」的寶貴體悟。

一時之間也說不清小田秀次的故事意念,總之,很容易閱讀,是部相當具有啟發性、不管成年人或兒童都適宜的好作品!

死亡的力量與愛情的渴望──亡命天使《小說》


小說名:亡命天使(Death Angle)
小說家:琳達霍華(Linda Howard)
譯 者:康學慧
※原文版2008年‧於2008年9月授權果樹中文化※


從《完美先生》之後,琳達霍華姨的書就越來越多變與有意思,儘管劇情結構仍保留羅曼史小說的基礎主流脈絡,但事實上近年來琳達小說已逐漸脫離固有的刻板印象,而一連串漸進式的改變皆與主角身份設定有關,尤其到了《亡命天使》,男女主角不僅遊走法律邊緣、甚至完全偏離正軌,安蒂是毒梟老大的情婦、賽門則是拿錢辦事的殺手,前者尚保留在此之前一貫的角色印象,倒是後者,顛覆以往必然的執法人員身份、改變甚鉅。


雖然琳達試圖在假性愛情幻想與女性自主情欲之間找出一個折衷的平衡點,不過這回還是逾越偏差--本書開頭大戰四小時、就對女性自主情欲有些交代不過去--,但、沒關係,一切都在接受範圍內,麻煩的在後頭。《亡命天使》首先的問題出自於男主角的心理轉折上,怪怪~上一秒還在想著如何做掉女主角的小命,下一秒卻在呈現彌留狀態的女主角身旁憐惜地低語著:「寶貝。」看得我差點猛然噴飯。基本上,性格淡薄的人,情感通常只會有逐漸減少的趨勢,而不會突然出現劇烈的變化幅度,話又說回來,這個設定即使是個小敗筆,但終究還是有它迷人之處。XD

接著的問題才大條,重獲新生的安蒂為了贖罪,自願擔任活誘餌,讓前男友毒梟老大出面狙擊她,聯邦調查局幹員則可順勢依殺人未遂罪逮捕起訴,結果擔憂戀人安危的賽門被幹員的心理戰給逼急了而出手,我看到這樣的安排時差點從椅子上滑了下去,儘管為了劇情的收尾、如此處理是必要的,但基本上這形成一種大家通通一起下地獄的共罪,安蒂尤其該負絕大多數的罪責;誠如市場經濟所言,死了一個毒梟、自然會有另一個取而代之,如果腦筋智識夠熟成也曾通盤思量過的話,心中多半不會因為無救又傲慢的犯罪者被作家如此賜死而感到好過一些,比起來,相同議題的處理上來說,我更能認同 麥可康納利《黑冰》筆下主角的所作所為。

沒錯,這回小說還是有很多細節設定不盡完善,不過只要琳達的男主角收斂起他的色情狂本能和看住他老是精蟲上腦的性欲狂指數,再加上讀者也不是那麼挑剔,其實大部份時刻都會覺得小說還滿好看的。

有待努力啊,琳達霍華姨,我等妳下一部作品問世了!XD

ps. 我喜歡原版封面,故改貼此封面。


【書背文案】
筑雅原本滿足於扮演犯罪頭子沙瑞斐身邊那個有臉蛋、沒腦袋的甜心,但她因某事產生警覺,便悄悄捲款潛逃,畢竟沒錢逃不遠,而瑞斐可不會放過她。冷血殺手賽門蔑視沙瑞斐,但追蹤筑雅這麼聰明又有膽識的女人,倒很有趣。筑雅在途中出了致命車禍,鬼門關前走一遭讓她徹底改變。目睹這奇蹟的賽門決定金盆洗手,全力保護她。然而,筑雅想協助聯邦調查局,自願誘引沙瑞斐上鉤,護花心切的賽門不得不重開殺戒。他們越接近險境,感情越加強烈,筑雅領悟到重生的代價或許不只要她付出性命,更要付出芳心。

2008-10-24

中國風飲茶幻想故事--空中飲茶飯店《漫畫》


漫畫名:空中飲茶飯店
漫畫家:かまたきみこ
集 數:兩集完
譯 者:Alata
※原文版2007年12月‧日本朝日新聞社於2008年9月授權東立中文化※


先前在《深海蒐集人》、《陰陽刀》裡所見到的諸多缺點,かまたきみこ在《空中飲茶飯店》裡都有很努力的在改善當中,儘管劇情轉折處理上略為單薄、收尾倉促雜亂不全的問題仍舊存在,而作品也很軟調閨秀,但整體上來說,仍比一般走愛情路線的少女漫畫家要來得具有力道,緣於她的故事內容往往帶有與環境共生的深切概念。

這回,かまたきみこ的劇情構思即大膽又奇妙,劇情背景設定於中國,茶文化成了劇情焦點,重點人物則是運茶師與美其名為「客人」的人質們。劇情描述能源在枯竭之前,各國人民早已嚐盡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的苦果,導致過去人們可以為了搶奪能源而交戰,現今卻是為了不再使環境持續惡化而宣戰。在京都協議書III的施壓下,因中國最早表態,並且全面放棄使用化學燃料與致力於恢復土地的健康活力(問題是近來三聚氰胺所造成的食物毒害恐慌,讓劇情現在看來倒是有些諷刺),再加上無燃料飛行翅膀的助力,中國因而在環境保護議題上具有其崇高地位,而凡是經過鑑定師認可的中國茶則成了各國富人逕相訂購的稀有物品。

剛開始看會有些不明白,何時起,茶葉居然能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力?直到第二集,才整個豁然理解茶文化何以牽引並拉扯著眾人命運。事實上,茶只是一種延伸,かまたきみこ挹注了另一層意義,它代表的是純淨的農作物與沒有被污染的大地,雖然我會覺得創作者本身在這部份的解釋太過牽強,而且劇情有些不甚合理,不過豐沛的感情與茶文化的獨特氣韻確實有彌補到劇情的不足之處,所以只要別抱持著過於嚴苛的標準去檢視《空中飲茶飯店》的內容,其實這套漫畫也還不賴。

かまたきみこ的運氣還不錯,儘管作品很小眾,不過目前除了處女作外,後來的三套漫畫都有台灣出版社代理進來,偏好充滿靈性空想漫畫題材的讀者們,倒是可以參考看看。

對人性、你瞭解多少呢?──誰說人是理性的《書刊》


書刊名:誰說人是理性的(Predictably Irrational)
作 者:丹·艾瑞利(Dan Ariely)
譯 者:周宜芳、林麗冠、郭貞伶
※原文版2008年2月·於2008年5月授權天下文化中文化※


這書很有意思,丹艾瑞利談及思考邏輯的陷阱、自我暗示以至於影響決策、與人性從眾行為的趨勢等等,藉由許多大大小小的研究實驗,來推翻以往古典經濟學即有的論述,進一步證實人並非是理性動物,呃,只不過若在這裡把書給整個講白,就覺得這書好像也沒有通讀的絕對必要性(扮鬼臉),但艾瑞利的探討確實挺有參考價值。


首先是【供需的謬誤】一章,到底市場的價格是由誰說了算?艾瑞利帶出了「銘印」現象與「定錨點」威力(銘印:第一印象與做出選擇之後便會堅持下去/定錨點:初始價格大多為任意決定,一旦銘印後,消費者會根據這價格訂定對另一項同類物件的出價),而在這之前,我們先來瞭解消費習慣是如何形成。假設你發現有家餐廳有人在排隊,你很可能猜想,這餐廳或許棒呆了才會有人在排隊,而成為排隊人潮的其中一位,這行為稱之「從眾」;而另一種則稱之「自我因循」,完全出自於自身偏好行動所驅使,而不斷地跟在自己後面排隊。這幾項前提已足以令消費者迷惑,即使自由市場使得我們為了自身偏好而令支出不斷節節上升中,但那樣的衝擊卻不足以讓我們瞭解到,並不是消費者的支付意願在影響市場價格,而是市場價格在影響消費者的支付意願,這也使得價格極易受到人為操縱。

【社會規範的成本】章節,談到了我們生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裡,分別由社會規範與市場規範所支配。當人們回應彼此所提出的友善要求,溫暖而模糊並且不需立即回報,謂之為社會規範;而當牽涉到自立更生與比較利益,如每日付出自我時間八小時、一個月後便能由雇主手上領到薪水,則屬市場規範,若兩者能夠明確區分,生活將較無衝突,一旦衝突、麻煩自然產生,比方說兩性約會(男性買單)與性關係(女性給予的報酬)之間就有著令人玩味的模糊地帶。而根據研究得知的一件糟糕事實,當兩者產生衝突,社會規範退場後,將久久不再出現,人際關係、以至於社會也因而造成莫大傷害。結論是,激勵人心的方法有很多種,金錢往往是最昂貴的方式,在一個現今以汲汲營營(市場規範)為前提的社會,或許我們可以試著重建舊式價值觀,恢復到社會規範較多的生活,不僅效益更高、說不定也會令人更加知足。

【拖延和自制的問題】,則點出一個奇特的現象,當沒有外力強行設定最後機制,人的自制力將會蕩然無存,拖延將會不斷擴張直到成為一頭噬人怪物,不管是個人過度支出、家庭消費信用、社會公共安全、又或者是健康醫療等等,若不能事先防範於未然,最後終將導致巨大社會成本支出。

【所有權的昂貴代價】,提到了人性中的三種不理性怪癖,一、我們熱愛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二、我們的焦點放在可能會失去的東西而非可能會得到的東西;三、我們假設其他人看待這椿交易的角度會和我們一樣。好極了,因為此三種怪癖,強化了你我擁有虛擬所有權的決心,這也就是為什麼看似不利於廠商的「不滿意保證退費」的商業促銷手法、至今仍時常被運用在廣告活動上!

【價格的力量】往往會產生吊詭的制約能力,當兩樣內容物相似的物品(比如藥劑與手術)擺放在你眼前讓你選擇時,為何價格高的會比價格低的令你更覺得有效也安慰呢?為何我們一看到折扣商品就會直覺認為它的品質比較差?這樣的心理作用該如何破解?艾瑞利明確點出--「給理性思考一些時間」。

除此之外,還有免費為何讓你更花錢的【零成本的成本】、為何高漲的情緒讓我們失去理智的【性興奮的影響】、為何選擇太多會讓人偏離目標的【不願關上門的結果】、為何心誠則靈的【預期心理的效應】、為何使用現金會讓我們更誠實的【品格的問題】、以及行為經濟學是什麼的【啤酒與免費的午餐】⋯⋯,裡頭都有很多反骨的行為探討研究,再加上這本書其實還滿容易閱讀,若是對行銷毫無頭緒又想當個理性消費群的讀者,不妨可以找此書來一探個究竟,或許你也會發現經濟這門科學比想像中還要更有意思!

2008-10-17

波瀾萬丈的推理傑作!──百舌吶喊的夜晚《小說》


小說名:百舌吶喊的夜晚(百舌の叫ぶ夜)
小說家:逢坂剛
譯 者:劉子倩
※原文版1986年‧集英社於2006年8月授權獨步中文化※


儘管此書年代久遠,倒是出乎意料地精彩好看,偏向諜報類型的劇情帶有一份奇異的風情力量與冷洌的孤獨氣息,主線為二、副線為五,逢坂剛以眾多人物的互動與對話逐步還原自殺炸彈攻擊慘案的原貌,但全部真相卻是在作者很有技巧性地以時間落差、前前後後交錯不一的掩護下,於最終章才完全揭發。


伯勞鳥在日本又稱為百舌,P.275說明「此鳥體型較雀稍大,頭部兩側為黑色,背部則為灰褐色,性情兇猛,善於啼叫。此鳥有種出名的習性,就是捕獲昆蟲後會將蟲屍用樹枝貫穿,如同獻祭的供品。」據實際觀察研究得知,這方法可能是為了讓食物經過曝曬後變得更加柔軟而容易進食的一種方法。在書中,百舌則成了殺手代號。

因一起東京爆炸慘案,讓兩個原本平行的破碎虛空靈魂短暫交會。公安倉木尚武失去了妻子,里維耶拉的新井店長失去記憶,前者基於夫妻的情義與自身的職責,透過另一女公安明星美希與刑警大杉良太的協助,無視上司要他放手的壓力,肆處探查案情;新井則在被暗殺不成之下,決心沿著殺人者來路、踏上尋回記憶的歸途。倉木與新井兩者的際遇其實有些相似,呼應他們、與他們相對應的人物在此書中僅僅現身一兩回,影響力卻甚鉅,然後基於種種複雜的原因,到後來才逐漸察覺,兩人所受到的精神傷害遠比想像中要來得深。

儘管不具有一般警察小說的真實感,逢坂剛卻能以深刻有力的筆鋒,寫出一個感情能量充沛的推理傑作。而這書好看的地方在於它內斂深沉的寫法,一切膠著的掙扎、矛盾的道德,在劇情的進行下,沉默發揮它自身的力量,再再強化了主角的孤寂感與創傷強度,並持續對讀者的心情加壓。

爆炸事件的謎底在劇末揭開並劃下句點,不過衝擊性倒是沒有百舌最後的告白來得強烈而攝人。有些可惜的是,逢坂剛的中文版權小說僅此一部,就不曉得還有沒有機會可以看到其它的台版作品。@_@

這是最光明的年代、也是最黑暗的世代--20世紀少年《漫畫》


漫畫名:20世紀少年+21世紀少年
漫畫家:浦澤直樹(浦沢直樹)
集 數:22集+上下集完
譯 者:磊正傑
※原文版2000年1月~2007年9月‧由小學館於2000年7月~2008年1月授權東立中文化※


《20世紀少年》是套有趣至極的漫畫,不過我無法不從頭到尾冷眼旁觀劇情的發展。浦澤直樹的技巧高超、構圖一流、編劇上乘,絕對無話可說,可是偏偏他的劇情就是少了一份直達人心的感動;或許是因浦澤直樹的作品本身相當地曖昧與峰迴路轉,當佈局樣樣算計的過於刻意,在穿透那些彷彿會令人失去重力的層層黑霧後,逐漸發現劇情缺少讓人餘韻猶存的回味感,便只能站在景框之外,看著景框內的世界在演戲而顯得毫不真實。

延續自《怪物》的課題,《20世紀少年》考驗的仍舊是主角記憶從重現到聯結的過程,前者關鍵在於名字、後者則是臉孔。浦澤直樹將故事章節分割成現在(1997~2000年)、過去(1970~1973年)、未來(2014年)、未來的未來(朋友曆元年~3年)、以及過去與未來時空的裂縫,劇情彼此之間相互交疊融合而不會格格不入。故事看似龐大複雜卻又條理分明的這點非常厲害,然而《20世紀少年》在進入「未來的未來」章節便有明顯疲軟的跡象,而且某些劇情的舖陳也有不明就裡之嫌,「過去與未來時空的裂縫」的這一區塊在後來幾乎是成了處置斷頭劇情或無用人物的最終手段;事實上,這部作品可以再更適度地濃縮與精簡也應當不減它的精彩度,不過就掩蓋瑕疪這部份很高明的處理方式,浦澤直樹倒是很有他個人獨特的一套方法,也因此,乍看之下,整套漫畫確實會給人一種很明快果斷又緊湊的錯覺感,而它才是我對浦澤直樹最感到佩服之處。

至於《20世紀少年》可以探討的幾乎確定是連鎖與一次性的心理層面物質,我們倒是不必去探究一個成年人為何會把童年時期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給付諸執行的可笑之舉,想想看,那個成年人不曾有過荒唐行徑?差別只在我們沒搞得如此轟轟烈烈罷了。

《20世紀少年》依循奧姆真理教發展模式,並重現希特勒現象,反映出的最大面相來自於不論那一世代的人們都普遍有著陷溺於虛無的心靈,而這種崩解狀況在現今尤其嚴重,主因在新世代人們一切知識的獲得過於速成、甚至並非親身經歷,以致於感情缺乏並鈍化,造成個人雖有自我意志卻能輕易遵從權威的判斷與帶領。

所以,毫無意外的,「朋友」能夠藉由如麻原彰晃的飄浮超能力、取得信眾的信任,接下來則仿效希特勒的手法,以簡單的手勢與口號、集中信眾的注意力,賢知的預言之書、加強了信眾的感情投入度,絕交般的恐怖暗殺、提高信眾恐懼與服從的強度,而突顯彼此不同、來鼓吹出信眾的優越心;經由反覆催眠,讓原本心靈貧乏的聽者忽略話中的邏輯,盲從附合的行為,解除本該控制的理性,進而讓「朋友」栽植思想、徹底操縱,信眾們相信了「朋友」將是唯一救世主,成了可被驅使可被煸動、如納粹的狂熱份子。因而當2000年12月31日的末日來臨時,「朋友」登高一呼、宣揚「這是場必要的正義之戰」,明明是片面的殺戮行為,參與的信眾卻能在控制台即時撥送觀看之下,對著陌生同胞的垂死掙扎、狂笑不止。

當整個世界陷入狂人與追隨者的掌控,又或者說,處在二十一世紀種種價值皆被一一拆毀的世代中,人們如何自救?浦澤直樹從一開始便安排了音樂與閱讀(漫畫)兩項伏筆。最好的時光、往往是喚不回的時光(反之則不然),但人們可以看看過去、遙想未來,在自省中建立更宏觀更包容也更和諧的社會--前提是不要讓意識形態先毀了這個世界--,外在的不自由不代表心靈也要被上了枷鎖,浦澤直樹藉由賢知平易近人又安和樂利的自創歌曲,企圖讓思想被囚禁的人們懷想起和平美好的世代,而歌曲是否真有如此大的魔力?或許你可以先來試聽John Lennon的【Imagine】Chris De Burgh的【The Road to Freedom】Michael Jackson的【Heal The World】Simon & Garfunkel的【Sound of Silence】Pink Floyd的【Us and Them】Dire Straits的【Brothers in arms】……等等動人心弦的知名反戰歌曲。

我們心靈渴求的是什麼,可能連我們自己都不清楚,那麼你又怎麼能冀望讓如「朋友」這樣的狂人來為你尋求解答呢?而我們只能祈禱,當明瞭「有所為、有所不為」的人世道理,並藉由音樂與閱讀的洗禮,即使自知能力有限,或許在有生之日,我們終究可以追求到一份勇氣與一個答案。

2008-10-11

高橋留美子短篇傑作集--專務之犬《漫畫》


漫畫名:專務之犬(専務の犬)
漫畫家:高橋留美子
集 數:單行本
譯 者:葉風
※原文版1999年‧小學館於2004年授權尖端中文化※


以商業價值又或者閱讀拿掐來說,短篇作品每每不如長篇作品來得令出版社與讀者重視,個人覺得相當可惜,其實我還挺喜歡看短篇漫畫(尤其最鍾意的集數本在五集上下、腰斬的則不算數),長篇作品固然可以看個過癮,然而真正出色的短篇作品往往帶有反璞歸真的情境氣氛,那是在長篇漫畫裡所見不到的特質,小而精的格局反而更能見到漫畫家勁道十足的實力,如安達充、村上紀香、篠原千繪、遠藤浩輝、……,還有,高橋美留子!


這是部妙哉的爽朗小品啊(笑),「家」為發展主線,「煩惱」則串連出「覺醒勇氣」,即使那股勇氣有些搞笑又令人同情,不過現實中的我們是否能像書中主角,用最單純的態度去處理看似複雜的事物,而給自己一個重新再出發的機會呢?

《專務之犬》共有六則短篇故事,主角皆是生活不得志的平凡百姓,【專務之犬】描述專務察覺妻子似乎對他有情婦一事起了疑心,拜託了自身派閥的屬下收容情婦的愛犬,而搞出一連串的風波;【迷走家庭F】家族旅遊前夕,聽到父親被倒債風聲的女兒感到事態不妙,而努力阻止父母的決心;【只要有你在】脾氣硬梆梆又一板一眼的失業老爹,替生病妻子前去代班,卻把妻子兼差工作處弄得雞飛狗跳的他,藉由一名離鄉背景的異國女子學習到放下身段;【起居間的戀情】老婆雖然過世了,但魂魄卻仍停留在家中時常挖苦,下屬反倒在此時對他散發出似有若無的情意,令他好生煩惱;【老爸13歲】老爹即將被公司調派到北海道,妻兒卻擺明拒絕一同前往,當晚摔傷的老爹反而回頭不認他們了;【謝禮】初搬入社區、隨即招來鄰居的敵意,為此,展開了女人之間的大鬥法。

高橋留美子以精確嫻熟的述事手法幽了人生一默,凝聚情感的功力老練卻不滑頭,幾個情緒處理非常到位,是本趣味度很高的傑作漫畫!^_^

2008-10-10

神秘兮兮的玩命課程--失控的邏輯課《小說》


小說名:失控的邏輯課(Obedience)
小說家:威爾拉凡德(Will Lavender)
譯 者:吳宜潔、曉陽
※原文版2008年‧於2008年9月授權臉譜中文化※


這書非常有趣,但結尾出來再整個反芻消化後,總覺得書所設定的詭計並不是很合理。作者拉凡德以非常有名的米爾格蘭(Milgram)教授的「服從(obedience)」心理實驗貫穿整部小說,這個實驗於1963年進行,測試的是人性,首先應徵了民眾參與這項造假的記憶力研究實驗,看似抽籤決定,實則關鍵的「老師」角色皆由民眾擔任,「學習者」則由實驗室人員喬裝,若學習者回答錯誤,老師則依規定懲治,首先是十五伏特,每錯誤一次,電流將依序增強十五伏特,試驗開始前,會讓老師先試試四十五伏特電流強度的滋味。然後實驗開始,學習者的錯誤越來越多,他的哀嚎聲也越來越淒厲而令老師猶豫,但實驗室人員認為老師必需繼續完成這項研究實驗,而近七成的老師會照實進行,直到按了最強的四百五十伏特電流為止。

關於這部份,在《隱藏的邏輯》經濟學一書中有深入談及,說明為什麼人類會如此易於受到群體行為浪潮的影響,也就是拉凡德故事中很重要的一個元素--「情境」;例如種族清洗的滅絕行為,這行徑明明看似不可思議,但他人的行動會令我們社會模式本能啟動、迫使我們加入遊戲行列。在這樣自己未知所有事態的情況下,我們當下該重視的是內在思慮、還是外在情境?最後的歸因會不會只是謬誤一場?其實多半也反應出對自己行為的決定因素可能抱持的只是很一廂情願的態度。這正是《失控的邏輯課》有趣的地方,此書其實也可以當做是宗社會人類學的小型虛擬實驗場來看待。

「邏輯與推理204」的教授威廉斯出了一道題目,「如果被害者和潛藏的謀殺犯沒有在一定的時間被發現的話,她就會死掉。變項則有:時間、地點、動機、與情境。」找出波麗成了同學們六星期內的唯一習題,作者並進一步將焦點縮小到三位學生瑪麗、布萊恩、丹尼斯的行動上,他們按步就班地照著教授虛擬線索欲查出被害者行蹤與謀殺犯身份,卻察覺教授所給予的線索全指向廿年前一宗女孩失蹤的真實案件,此課程的邏輯不僅無法預測且正逐漸傾向失控的局面……

整個安排相當地精巧又錯縱複雜,故事張力的施壓度恰到好處,但再回頭細細思考,並以現實面來考量,會發現事件發展沒有邏輯可言,一切似乎全憑巧合。當教授給予的線索有問題,他說的話漏洞百出,他引領的方向帶著敵意,甚至連這人都看似不正常時,有太多方式可以去查明他到底在玩什麼把戲,學生有好幾個點都能停下來旁敲側擊、就算找不出真相也能看出事情並不單純。已經在終點的讀者其實可以再往回看一次,或許會跟我一樣,納悶事情的發展其實沒什麼道理可言,即使拉凡德的設定要是要突顯人性道德上的瑕疵問題。

不過書還是相當有趣,只能說太過精心策劃的陰謀,通常比較容易被挑毛病而已。


延伸閱讀:天下文化/布侃南/隱藏的邏輯


【書背文案】
如果無法解開教授設計的作業
這門課不僅將以死當收場
還要賠上一條陌生女孩的性命!

  新的學期即將展開,溫徹斯特大學的學生們陸續上網選課,在各式各樣的學科課目中,「邏輯與理性」這門選修課顯得相當與眾不同──沒有課程大綱、沒有講義也沒有課本,連授課的威廉斯教授也同樣神祕兮兮,網路上不見他的研究教學成果甚至個人照。這究竟會是艱澀難懂的一門課,還是所謂的營養學分呢?

  第一堂課裡,威廉斯教授只花了十分鐘說明,這學期他只出一道習題、一件發生在未來的謀殺案──有個名叫波麗的女孩,高中歡送晚會結束後回到家,隔天便不見人影。波麗究竟跑哪去了?

  在接下來的課程當中,學生們要好好運用威廉斯教授在課堂上或email寄送的各種線索提示,查出波麗的下落,如果沒有在學期結束前找到她的話,不僅這堂課會被當,波麗也將遭到殺害!

  學生們在調查的過程中發現,這似乎並非一道虛擬的邏輯習題,為何教授給的線索竟與二十年前小鎮上發生過的綁架案如此相似?這與威廉斯教授不為人知的過去是否有關?這門邏輯課最後會不會走向無法收拾的失控狀態?

這究竟只是一堂單純的邏輯課,還是一場玩命遊戲?

2008-10-03

弓道社之青春行歌--心動無厘頭《漫畫》


漫畫名:心動無厘頭(ひらひらひゅ~ん)
漫畫家:西炯子
集 數:一集未完
譯 者:張芳馨
※原文版2007年8月‧新書館於2008年9月授權東立中文化※


從接觸西炯子漫畫以來,總算初次體驗到她作品裡獨特好看的那份愉悅感,以前可能是意識層次的差異,總是覺得彼此之間欠缺一份內在情緒波動的共鳴,而讓我不明白為什麼會有那麼多讀者對西炯子展現出一份恭維的態度。就像日常生活中,你很想和某人交朋友,但卻礙於對方太有特色,你會困惑、甚至裹足不前,最後僅能站在外圍、與對方維持比泛泛之交還來得更為淡薄的友誼。西炯子作品給我的感覺就是如此這般的滋味,漫畫這種嗜好說來也頗值得玩味,能否一頭栽進說故事者的感知世界,其實也要端看緣份夠不夠。

不知是不是因為情感到位了,感覺上,西炯子在這回《心動無厘頭》感情豐富性所掌控的精確度是更甚以往,卻又不見其拘謹的框架狀態,說它劇情十分靈動有韻也不為過。

第一集共有五話,以學校社團做為劇情背景,主人翁是性格各異的弓道社男社員們,個性還算穩重卻會突槌的笹原健一、個性略為偏執尖酸的長尾智和、霸氣直率的德重喬彬、身段還算柔軟的大菌裕、有著好碎念小姑性格的堀口堅吾、陰沉古怪的寶代巧美、只有三分鐘熱度又衝動自戀的八木真琴,西炯子將未成年的心理描寫得細膩入微,即使學生日子描述得非常生活化卻一點都不枯燥乏味,甚至充滿著西炯子個人特殊的喜感,而每篇劇情發展也十分耐人尋味,我是看完後才發現笑意溢滿了整個心房。

嘿,看來西炯子似乎正朝向主流漫畫家之路邁進也說不一定。目前只有一集而已,劇情介紹就跳過吧。就像以上所說的,第一集重點在於男社員們的煩惱與情懷,第二集立場或許會轉而探討女社員們的酸甜苦辣。這禮拜就獻上這部充分讓我享受到歡樂時光的好作品!^_^

小泥屋筆記--天真的人類學家《書刊》


書刊名:天真的人類學家~小泥屋筆記~(The Innocent Anthropologist : Notes from a Mud Hut)
作 者:奈吉爾巴利(Nigel Barley)
譯 者:何穎怡
※原文版1983年‧於2001年授權商周中文化※


推薦序有時、真的、很不可靠,裡頭有提出這本會笑到從椅子上跌下來的評語,讓這陣子有勞累到的我超期待自己總算可以好好大笑一番,結果……並沒有Q_Q,頂多只是咧嘴一笑而已,可是,這本書有給它好看到!《天真的人類學家》並非生平自傳小說,而是巴利於一九七七年近距離觀察非洲喀麥隆國家的多瓦悠蘭民族「多瓦悠人」之訪談記實書刊。

在這一年裡,巴利為了田野調查,必須克服前所未見的各種麻煩,包括說服給予研究經費的學術單位放行、疲於奔命的對付喀麥隆政府的官僚作風、文化與語言皆不通的情況下還得大玩心理戰與猜猜樂、面臨財源被阻斷的窘境還是得想辦法到處借錢來賂賄報導人、即使肉體與精神狀況調適不良仍必須堅持下去、以及從不把他當一回事的多瓦悠人口中挖出更多具有研究價值的隻字片語。

這和看Discovery記錄片卻老摸不清專家們心裡究竟在想什麼的感覺格外不同,角度出發點完全不一樣,也因此這書很具有自省的啟發意識,文化差異上的種種矛盾面相,幽默風趣的巴利雖然僅僅點到為止,卻足以令讀者深入而透澈地理解到消弭歧視是件多麼困難的事、一旦你意識到它的存在時。另外的,他也有寫到一份矛盾感,當做出決定,卻因為困頓和挫折,會懷疑當初所做的決定到底是對是錯,最後期限到來時,明明是連滾帶爬的重返文明世界而感到狂喜萬分,然而那時的心境已經改變了,在心底無法不去評量此行的損益--固然獲得了工作成就、同時卻也失去了部份的天真,而巴利永遠都不知道遭遇此改變到底是好或不好諸如此類的那份矛盾感。書的結尾是作者與當初鼓動他投入田野工作的朋友對話:

「啊,你回來了。」
「是的。」

「乏味吧?」
「是的。」
「你有沒有病得要死?」
「有。」
「你帶回來的筆記是否充滿不知所云的東西,而且忘了問許多重要問題?」

「是的。」
「你什麼時候要回去?」
我虛弱發笑。但是六個月後,我回到多瓦悠蘭。


就是這種坦率、沒有偽裝的字句讓我覺得這書真是好看!尤其是巴利再度生病而感整個世界離他好遙遠的這段描述:
「我拿著肥皂前往洗澡處,離開村子不到一百碼,便突然累得走不動。路邊正好有大石,我一屁股坐下,無法抬動雙腿。大雨驟然降下,我仍無力移動身體。想起今天是我的生日,我不可自抑放聲大哭。就在此時,鄰村的賈世登發現我,我抽噎說自己無法走路,他一把撈起我,揹我回茅屋,我沉睡不醒,直到被抬進醫院為止。」

突然之間,閱讀者的我很想抱一抱拍一拍巴利,整顆心因他這一席話而柔軟得不可思議啊。XD

因為「你」、「我」的大不相同,造成書裡頭有相當多有趣的調侃片段,來截錄幾個:

「你為啥這麼做?」
「因為它是好的。」
「為什麼它是好的?」
「因為祖先要我們這麼做。」
我狡猾問道:「祖先為什麼要你這麼做?」
「因為它是好的。」
我永遠打不敗這些祖先,他們一切解釋的起始與結束。

「誰是慶典的主辦人?」
「那個頭載豪豬毛的男人。」
「我沒看到頭載豪豬毛的人。」
「他今天沒載。」


「假設你有個姐妹,她嫁給了某人,你會稱呼他為……」

「我沒有姐妹。」

「我知道。但是假設你有……」
「但是我沒有,我只有四個兄弟。」


多瓦悠人狩獵多半用陷阱,最沒希望「與自然和諧共存」。他們埋怨我未從白人國家帶來機關槍,讓他們一舉掃蕩此地殘存的可憐羚羊群。多瓦悠人奉命為政府種植專賣棉花,政府發給他們許多殺蟲劑,他們馬上拿來毒魚,大把撒入河中,而後撿取漂浮河面的魚屍。殺蟲劑迅速取代傳統用來窐息魚兒的樹皮。他們說:「它很棒,丟入河裡,沿著下游好幾哩,大魚小魚全部殺光光。」

一位好心的老太太顯然發現我啃食扇椰子頗費力,端上一葫蘆已經剝了皮的果肉給我。我和馬修說,這軟多了。「當然,主人,」他回說:「她已經幫你嚼過了。」


其實《天真的人類學家》讀來十分生冷,倒也不是指說這書在市場上反應冷淡,而是作者職業少見、訪談對象更是特殊,連帶的讓書看來頗為費神,但看完後獲益良多,未來要唬人倒也不成問題(大笑)!


【書背文案】
英美年輕人人手一冊的暢銷名著!

人類學領域的經典普及讀物!

研究喀麥隆某個名不見經傳的部族是作者的第一次田野工作,
也差點變成他的最後一次。

為了研究多瓦悠人的習俗與信仰,
奈吉爾.巴利以茅屋為家。
他知道怎麼做田野調查,
卻馬上發現田野理論完全沒計算到多瓦悠社會難以捉摸的個性,
當地人拒絕服從規則。


這本誠實有趣的書詳實記錄巴利在非洲的第一年,
他克服了乏味、災難、生病與敵意,
拍案叫絕地呈現社會人類學者的生活,
讓人深受啟發。

岩岡式的異想世界--夢想便利店《漫畫》


漫畫名:夢想便利店(ゆめの底)
漫畫家:岩岡壽枝(岩岡ヒサエ)
集 數:單行本
譯 者:林佩瑾
※原文版2005年12月‧於2008年9月由宙出版社授權東販中文化※


先撇開純粹繪製愛情夢與在友誼裡打轉的漫畫家,今天來談談對未來、對自我、對週遭比較有想法性的漫畫家。看漫畫這些日子以來所得到的心得是,年輕一代的漫畫家他們的對內探索往往不如年長一代的漫畫家如此的具有理想與社會性,但、它很真實,即便形式結果不同、即使他們探索的是一個極度微小性質的世界,總之都是在追求內外平衡的身心狀態,或許有可能流於打哈哈、或尖酸激進、再或者根本不知道他們為何追尋為何探索而充滿憤怒,不過每個人都有每個人快速席捲而至的浪潮需要去面對,最後都會成為回首來時路的一個過程。岩岡這本作品其實不是很成熟,傳達想法與意念也有些散亂不全,但就現階段來說,我還是覺得她是位還滿有潛力的新銳漫畫家,只要她的特質沒有被漫漫時光給抹殺掉的話。

這裡呢,是製造夢的國度。
以前呢,有段時間,
很多人都無法從自由的夢中回到現實世界,
於是現在的做法是將神選出來的夢分配下去。
這些小朋友們就是夢的郵差。
他們負責將在這裡製造出來的夢分送給每個人。
一般來說,人是無法進來這個世界的。
妳,為什麼會闖進這裡來?

岩岡以紅塵擺渡人的概念,在《夢想便利店》裡創造一個迷惘又略微傷感的夢世界,這裡雖是製造夢境的國度,實際上便利店的架上充滿著送不出去的思念,服務的客人多是分送夢境的郵差,偶爾會有現實中清醒不了而徘徊在夢境國度的活人上門。主角是個沒有名字的女孩,因為感受不到自己的情緒,即使活著也沒有實質感,甚至了無生趣,最後逃避到夢中,被狗店長給收容了,還遇到童年玩伴,在這裡,她逐漸找到現實中活下去的動力。

還是有空間可以成長的漫畫家,不過這類漫畫家通常比其他人更容易遇上困厄的處境,只能說,一切端看個人造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