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18

高譚重案組系列五──Gotham Central 6: Life is Full of Disappointments《美漫》





書名:Gotham Central 6: Life is Full of Disappointments
編劇:Ed Brubaker
畫者:Greg Scott
文字:Cleam Robbins
上色:Lee Loughridge
編輯:Nachie Castro、Matt Idelson
出版:DC Comics
年份:2003~


本回以一宗情殺案件來貫穿三個期刊,並讓三組人馬分別擋擔綱演出,故事性雖不比前幾回來得優,但也還不錯,只是,見鬼啦,這一期刊完全沒有Batman和超級壞蛋出場,即使有個和Batman關聯性很強的人物上場,但這種基因沾水手法到底算什麼啦!(抓頭)

「Life is Full of Disappointments」再度替換畫者,Greg畫技不算純熟,線條甚至有些紊亂死板,看了再看,整幅漫畫簡直就像在玩尪仔標貼貼樂,幾乎沒有劇情動線可言,以致於我老是看著看著就突然笑出聲,至於笑個什麼勁,自己也不明白XDrz,不過Greg的畫風也算適合Gotham Central系列故事屬性,所以就──算了。

出場人物很多,又因畫者更動,人物特徵消失等等緣故,必需很用力回想畫者到底在畫誰,可喜的是,劇情沒有困難度可言,所以分神猜人也沒啥問題。另外,以往看犯罪懸疑小說總以為警探之間互有心結,誰也不願意把破案功勞分出去,所以這回高譚重案組通力合作的劇情確實讓我有點小吃驚,第一組接洽案子,第二組接手辦案,第三組完成結案,整個Team傳遞式處理手法或許才是現實中會出現的真正情況?

「Life is Full of Disappointments」兇殺案只是個不太重要的串連主軸,主要仍在角色人物性格的確立與建立,這裡頭透露了重案組成員的家務事與社交關係,編劇透過三個期刊,讓我們看見三組搭檔對彼此的信任、默契與關懷。接續上一系列「Soft Targets」,因公殉職的公務人員與警察多達七八位,其中包括了Ronald Probson副探長,Davies警長認為他理當直升,無奈局長為了讓勞資爭議落幕,只能接受空降部隊來與府方達成和解,他的搭檔Crowe則靜靜聆聽他的抱怨;第二組Tom Burke是個看到女生就忍不住上前調情的賭徒警察,對女搭檔Dagmar Procjnow包容心倒也挺高的,而反之亦然,雖然Dagmar媽媽似乎老是覺得Tommy長不大。



和Batman關聯性很強的人物就是她了,Huntress的本名為Helena Wayne,是誰的女兒,答案已經呼之欲出。


Part.3重心人物為Vincent Del Arrazio和Joely Bartlett,我也是在查詢資料後才發現編劇為何會讓Huntress與Vincent會面,Renee Montoya和Crispus Allen(Renee是「Half a Life」的女同性戀警官),以及Vincent Del Arrazio與Joely Bartlett這兩組搭檔其實最早出現於「Birds of Prey」第一部期刊中的#27,此一系列是由Oracle/Barbara Gordon為領導的女子軍團期刊漫畫,成員之一即是Huntress。而Vincent有個不尋常的背景,他出身自黑手黨家族,儘管同事對他有品性不佳的小道傳聞,但從故事中看來,Vincent個人倒是一位涇渭分明的好漢子。

這一期的劇情連貫性很高,往往看到某個環節就能會心一笑,每個人物也越來越立體化了。呃,雖然看起來有點渺茫,還是希望下一期我的小蝙蝠會出場。

人生路上妳和我--變調的旋律《漫畫》


漫畫名:變調的旋律(オクターヴ)
漫畫家:秋山春(秋山はる)
集 數:四集未完
譯 者:李嘉箴
※原文版2008年8月~‧講談社於2009年8月起授權東立中文化※


總算看到一套政治正確的女同志戀情作品了,而不只是臉紅紅地磨蹭來磨蹭去的男性向百合漫。

《變調的旋律》以十八歲曾出道而不曾走紅的前偶像宮下雪乃做為主角,描述出生在偏鄉小鎮的她演藝界懷抱著憧憬,十五歲獲得甄選出道機會,與另外三名女孩組成團體、闖蕩演藝圈,只是即使再賣力,引不起關注的團體仍遭到解散,有姊妹情誼的四人在各自紛飛後,雪乃選擇回到故鄉繼續念書,但同學的嘲諷讓雪乃越來越退縮,最後雪乃辦了休學,並再度回到東京老東家、以經紀人見習身份再出發,也因此邂逅了年長她四歲的音樂人岩井節子。

秋山春採取前一陣子日本還滿流行的青春紀事軟性小說文體方式來呈現故事,講述雪乃單純想要獲得眾人投注目光卻不得其所,反而招來同儕的冷言冷語,以及對於男性越形畏懼的心態。逃脫不出過去的記憶、卻也找不到未來的方向,載浮載沉之間,在看不見的角落裡,內心傷痕持續擴大,直到她遇見了節子。兩人除了迸出激情的火花,沉穩的節子專注傾聽雪乃的種種心聲,給予雪乃如同定錨般的力量,但也因節子外表太過於冷靜自持,雪乃的不安全感反而左右了她的情緒波動,一度由節子身邊逃離開來,而未曾深思熟慮的莾撞下場反而讓她看見節子的脆弱面,至此,倆人正式展開交往。

就像是在看著一個女孩的私密成長日記,《變調的旋律》有著大量的內心獨白,很粉紅、很稚氣倒也不令人排斥,它道盡現代年輕女孩在狹隘自我世界裡頭,對社會、對異性、對感情的遐想思緒,以及投入經營這段感情後,所會碰上的阻礙與麻煩。

到現在還不能確定書名的變調指的是雪乃與節子非社會常態的戀愛關係,或者最後感情會走上變調之路,但個人覺得,以前面的舖陳看來,最後不管倆人在一起、或分手、或屬於開放式結局,其實都無所謂了耶,成長路上總是有太多變數,每一種變數都是一種新的可能性,只要未來日子能海闊天空,不也是挺好的嗎?

Bill Bryson旅遊系列叢書四--哈!小不列顛《小說》


書名:哈!小不列顛(Notes from a Small Island)
作者:比爾布萊森(Bill Bryson)
譯者:張琰
※原文版1990年‧1995年於授權皇冠中文化※


糟糕了,我想去英國自助遊的興緻全被比爾大叔給澆熄光光。囧rz

想去英國主要就是去感染大不列顛過去輝煌年代所遺留下來的歷史遺跡,只是由比爾大叔不滿口吻看來,在政府漫不經心、人民無可置啄、以及全球化腳步破壞之下,如今的現代英國已不復見各個城市的優越風格,起而代之的是商業城市被格式化後的單調樣貌,在追求均衡與國際化之餘反而剷平地域的獨特性,這似乎是時代洪流一種無法避免的無奈?

目前四本旅遊叢一字排開來看,《哈!小不列顛》是最接近城市導覽性質的書籍,深度夠、文筆犀利、感受傳達精確詳細、評鑑趨向一致而不紊亂;在軟硬體兩方面,比爾給予兩極化的評價,如上所言,他對「城市」的評價普遍偏低,但對「人」的部份,卻是高度肯定。

是說這本寫得雖不錯,但個人還是推崇《一腳踩進小美國》,尤其是跟在它後面再看《哈!小不列顛》,內心居然悵然若失,這個,實在是,也不知該說什麼才好。然後,英國倫敦行當然還是要繼續規劃,開什麼玩笑,就算會失望也是要人到了當地才知道會不會啊。XD


來來來,繼續來截錄內容,我喜歡比爾大叔描述居住處的那種印象感,也希望有那麼個機會、那樣的一天,能夠如此帶著自傲來描述自己居住的城市:

  我想每個人都有個景致是他認為迷人得無法言喻的,而我的這片景致就是約克郡山谷區。我無法完全合理解釋,因為你可以輕易找出其它更瑰奇的景色,即使在英國境內,我只能說當我第一次見到這些山谷,它們就像一種無藥可救的迷戀一樣的攫獲了我,不肯放開我。我猜想部份的原因是那種景色無窮的高高丘陵,和群聚著村莊以及翠綠農地的草木繁茂的谷地之間的令人欣喜對比。在山谷區幾乎任何地方駕車經過,就是在這兩種催人欲眠的地帶做經常的變換。那真是難以言喻的美妙。還有部份原因是這些四面圍繞的山丘給人一種自給自足的舒適感覺,一種世界上其它地方既遙遠也不必要的感覺,當你住在那裡的時候,你會很感激有這種感覺的。

  每座山谷都是獨自的小世界,獨自的程度十分特別,我記得我們剛到山谷後不久的一個晴天下午,有輛車在我們家大門外的馬路上翻了,發出一聲嚇人的碰的聲音和一陣金屬刮到聲音。原來是駕駛把車子撞上路邊的草堆,再衝上田邊的圍牆,然後被彈到路面,車底朝天。我衝到門口,看到一名當地女士繫著安全帶、頭下腳上困坐在車裡,頭上一處傷口慢慢流出鮮血,嘴裡喃喃著一些不清不楚的話,說自己必須去看牙醫,而這樣子就不能去了。我正在旁邊跑來跑去,發出叫個不停的聲音時,兩個農夫趕到下了車。他們輕輕的把女士從車裡拖出來,讓她坐在一塊石頭上,然後把車子扳正,再把它挪到路邊。其中一人領女士去喝杯茶,並且要他太太替她看一下頭上的傷,另一人把鋸木屑撒在道路油漬上,指揮一下交通直到路上交通恢復通暢,然後朝我眨眨眼,爬回車上駕車離去。整件事五分鐘內結束,根本用不著驚動警察或救護車或甚至醫生。

  山谷區的人做事情是不一樣的,你知道。其中一件是,認識你的人會直接走進你家。有時候他們連這也不做。你站在廚房水槽前跟自己正談得起勁,不時還可以抬起腿來任意放屁,然後一回頭卻看到一堆新的信件正好端端放在廚房桌上,這還真是少有的經驗。而我根本說不清有多少次我聽到有人走進並大喊哈囉!有人在家嗎?的聲音、而我只穿著內褲就衝進餐具室,大氣也不敢出的瑟縮著。有幾分鐘的時間你可以聽到他們在廚房大步走動,檢查冰箱上的留言,拿起信封對著燈光看。然後他們會走到餐具室門外小聲的說:「我來拿六個蛋了,比爾,好嗎?」

  當我們向倫敦的朋友和同事宣佈說我們要搬到約克郡一座村莊裡的時候,數目多得驚人的人都做出一個苦臉說:「約克郡?什麼,跟約克郡的人生活?那可真……有趣呀。」

  我從不明白為什麼約克郡的人會得到這種器量狹窄而又壞心腸的惡名,我一直認為他們是很正派、很心胸開闊的,而且如果你想知道你的缺點,你絕對不會在別處找到更能幫助你的人了。沒錯,他們不會用熱情壓得你透不過氣來,這一點是你得花點功夫去習慣的,如果是來自更為合群的地方,譬如世界上其它任何地方的話。在我美國中西部的家鄉,如果你搬到一個小村莊或是小鎮上,每個人都會到你家歡迎你來到,好像這天是全社區有史以來最快樂的一天--而且每個人都帶一塊派來給你。你會有蘋果派、櫻桃派和巧克力奶油派。中西部就有人為了要得到派而每六個月就搬一次家。

  在約克郡,這種事永遠也不會發生。但是漸漸的;一點一點的,他們會在心裡找個角落容約你,並且開始在開車經過你的時候以我稱做馬漢山谷式的揮手振示認可你。這真是任何新來者一個興奮的日子。

  這景象是如此平靜,如此美好,然而這卻只是這座小而迷人的島嶼中微小的一個部份。突然在短短的瞬間中我明白我喜愛英國的什麼了--是她的全部。她的每一樣東西,不論好的壞的--瑪麥特抺醬、村莊節慶、鄉間小徑、說「不可以發牢騷」和「我非常抱歉,但是」的人們;被我用手肘不小心撞到卻還向我道歉的人們、瓶裝牛奶、土司上放豆子、六月間堆個乾草、刺人的蕁麻、海邊碼頭、軍用級地圖、鬆脆圓餅、絕對必要的熱水瓶、下毛毛雨的星期天--每一件每一件。

  這是個多麼神奇的地方--瘋狂得可以。我們多麼容易看不見這一切呀!當歷史學家在二十世紀後半回顧時,英國會多麼像個謎一樣!這個國家打勝了一場高貴的勝仗,以一種大抵和悅而開明的方式瓦解了了一個強大的帝國,創建一個有遠見的福利國家,然後用這個世紀剩下的時間把自己看成一個長期失敗者。事實是,這裡就大多數事情而言仍然是全世界最好的方地--比方寄封信、散個步、看電視、買本書、出外喝杯小酒、到美術館、上艮行、迷路、尋求協助,或是站在山上欣賞景致。(截錄自P321~P324)

2011-02-04

高譚重案組系列四──Gotham Central 5: Soft Targets《美漫》



這期刊超級壞蛋還滿快就上場的嘛。

書名:Gotham Central 5: Soft Targets
編劇:Ed Brubaker、Greg Rucka
畫者:Michael Lark
文字:Cleam Robbins
上色:Lee Loughridge
編輯:Nachie Castro、Matt Idelson
出版:DC Comics
年份:2003~


劇情仍舊出色,卻看得我好焦慮。

標題名「Soft Targets/易取之敵」,歸類在戰略用語,意指低度防護目標或是毫無防護之標靶;這類目標是即使遭到重創,它也不會左右戰事結果,因此對於敵方而言,它的衝擊有限,只是立場不同時,唯有我方才清楚,它的殺傷性有多強。

其實我不太確定查詢各大字庫與網路後以上的理解正確與否(抓頭),不過在「Soft Targets」中,除了直球式劇情外,它確實抓到此類涵義並埋藏在表像之下。結尾就有藉著Saywer隊長與Davies警長的對話點出了它--「We can't know whose fault this was. We shouldn't even have to wonder. That's the problem. We've got cops dying while we wait around for him to save the day.../我們不知道這是誰的錯。問題在於一開始就不該指望奇蹟。我們坐等著他來當救世主,卻把自己人推上死亡之路。」




不只是超級壞蛋,就連超級英雄也在此一期刊中迅速上陣。


「Soft Targets」並未如以往,特別以某位主角為重心,反而是利用整個重案組來說明體制的不健全。編劇維持一貫水準,罪犯線掌握得很好之外,甚至此回還強化到讓高譚重案組開始將Batman視為競爭對手。

一方面,Batman的存在感依然模糊,另一方面,罪犯危害Gotham市的手法益加狂妄放肆。我們循著重案組的腳步,同步感受到他們來自於四面八方的壓力、罪犯帶來的殺戳恐懼、辦案無頭緒的挫折、以及外行官僚干預專業人士辦案方向的無奈,層層堆疊而出的劇情令隨機殺人案件成了一場荒謬劇,我想,編劇主要是致力於讓整齣戲就像Joker的混亂本質一樣,再加上到目前為止主題尚未模糊掉,所以,還是要再誇獎一次,兩位編劇真的很厲害。



Batman也有在努力辦案救人,但畢竟他只是個平凡人而已,編劇未來應該會繼續調整重案組這方心態才是。


Joker讓人感覺好焦慮,欸,這系列他應該不會再出場了吧,拜託,本人暫時不想再看到他了QwQ。至於裡頭的Soft Targets是什麼啊,呃,個人是比較偏向於信念與樂觀的跌落。

忍者悲歌--忍歌《漫畫》


漫畫名:忍歌
漫畫家:河野一郎(かわのいちろう)
集 數:兩集完
譯 者:山人
※原文版2009年4月~2010年1月‧日本文芸社於2010年1~6月授權長鴻中文化※


「忍者」,活在黑暗中的他們絕對無法把忍術的奧秘形諸於文字,全部都是口耳相傳……,而且……其中有一部份是以「和歌」的形式傳承下去。那就叫做「忍歌」。by~第二話

聽說是《信長戦記》番外篇漫畫(台灣尚未代理),劇情雖不特別出眾,但畫風與動作分鏡非常讚,再縱觀貼近真實情況的故事內容,其實是套可以和木馬文化代理的劍客小說相提並論的好作品。

原本以為這幾年總算把日本戰國史實給逐漸摸熟,結果還是有斷層,之前啃的在《忍歌》裡完全派不上用場囧rz,豐臣秀吉之前的依舊陌生,不過爭地爭權的土豪們做事大概都有一套固定模式,再加上這套漫畫主要在看忍者的理論基礎與技能應用,所以還滿快即能進入狀況。

《忍歌》以武田信玄所雇用的「素破」忍者為其主角,河野一郎描述的情況相當真實,忍者是--即使拿錢辦事,任務執行途中也要絕對守口如瓶、不出賣主君(事後倒是可以翻臉);事先安排逃生退路;身為忍者就算武術普通也無所謂,重要是眼力要好;忍者有三大禁忌--酒錢色;執行任務需兩人一組,一人行動是錯誤的;說謊不可恥,隱瞞更是理所當然;忍術繁多、行則不易,囑心為唯一之道……。一般有在看相關日劇小說漫畫者,會發現以上不脫忍者基本戒律和做法,如何與劇情搭配詮釋,就看各人本事,如河野一郎則採用以忍歌形式一一唱和出來,倒也還滿OK。

因出生於低層社會,忍者性命往往被視為比螻蟻還不如,《忍歌》流露出幾分哀思命運弄人的結尾手法,呼應了忍者無法為情所動、無能安身立命的紛亂世界觀,反而讓人印象深刻。

緣份的可能性--不因死亡而停止的物語《漫畫》


漫畫名:不因死亡而停止的物語(物語は死で終わらない)
漫畫家:トジツキハジメ
集 數:單行本
譯 者:葉昭華
※原文版2010年9月‧フロンティアワークス於2011年1月授權尚禾中文化※


儘管歸類在BL漫裡,不過僅僅接觸一般向的女性讀者仍舊可以考慮嚐試,主要是トジツキハジメ構思內容有些特殊,同志議題只是觸媒而已,想看講故事手法不同於時下千篇一律的商業通俗表現者,個人倒是相當推薦它。

其實日漫長久以來一直有在反映某種趨勢,不管是人心意識、流行文化、社會議題等等,這是好事一椿,只是這些年來,年輕一輩的漫畫家的訴求與主張趨近於強勢,然而在透過種種個性化表現的包裝後,他們的內容跟不上表現腳步,落差出來了,漫畫家那份內省自覺也就落得無病呻吟的下場,但某些漫畫家確實也有些能耐,不急躁地畫出屬於自我的獨特小格局,トジツキハジメ就是其中一位。

說真的,トジツキハジメ的《不因死亡而停止的物語》在定位上有些尷尬,或許是因為編輯沒有過度干預內容與手法表現,於是它在BL領域裡就顯得略為怪異。最近出版社不是還滿偏好以新銳來介紹某位初出道、相當具有個性化的漫畫家?個人認為トジツキハジメ也滿適用此名詞,在呈現上,她沒有犯到一些新銳漫畫家的通病--太過用力刻劃反倒流於空洞的毛病--。雖然是集結了2008~2010的六幅單篇故事,六篇倒是意外的具有統一性,全是偏屬於概念性質劇情,有專屬於年輕一輩的生活劇場與態度,故事柔軟輕巧,畫風混搭著剛硬的街頭潮流味,人物因此圓潤肥厚,以中性漫來說,倒也相當討喜。

或許是篇幅關係,六篇感情戲皆是點到為止。
【祈禱的話】喜歡與被喜歡者的心情不合拍;
【七蜂】姊姊一句當時感情有多好、散了就越不想碰面而拒絕參加同學會一事,在轉述給死黨知道後引發另一場效應;
【在雪山途中、山小屋】失戀跑去登山卻遇難,還誤以為撞見雪男,而春天就在不遠處等著他;
【Suger Free】瘋狂派對過後,隔天酒醒發現與初認識的朋友躺在同一被窩裡;
【不因死亡而停止的物語】還沒未得及回覆朋友的告白,即因意外身亡、拉下人生布幕,原本應該離去,卻因懸而未決的答案,停留於該地等候朋友;
【科學之鬼的浪漫物語】在自家屋內撞見阿飄,因此思索著生存時間軸的怪問題。

トジツキハジメ確實有在進步中,不過講起故事來邏輯跳Tone的缺點依然存在,希望她這部份可以繼續改善。

警察人生劇場二──窮追不捨《小說》


小說名:窮追不捨(深追い)
小說家:橫山秀夫(横山秀夫)
譯 者:杜信彰
※原文版2002年12月.実業之日本社於2011年1月授權商周中文化※


感覺上,《窮追不捨》劇情有點偏軟,不像近期幾本著作,言語俐落卻力道萬鈞,字字深刻、句句入骨,猶如從靈魂深處發出吶喊,有時會想到,橫山大叔寫完一本書會不會有裡外皆死透了一遍的感覺哪,然後看一下寫作日期,《窮追不捨》已經是將近十年前的作品了,欸,好像還沒找到手法有所轉變的那本關鍵小說,不過,合計就算放在眼前,沒慧根的我八成也看不出來吧。QwQ

雖然力道偏軟,但還是看得很高興,橫山大叔果然還短篇集結而成的警察小說皆有品質保證。

《窮追不捨》以同一分局的不同部門同仁為各個小短篇主角。其實我一直覺得住得離公司越近越好的說,最好是走個幾步路就可以回家吃中飯睡午覺再回去繼續下午班的那種近距離,但看樣子這想法完全不適用日本警察,《窮追不捨》劇情的基礎便是建立在此之上。三鐘分局辦公大樓的正後方為上至署長、下至員警的共同宿舍,地位階級分明的關係,即使是局風開放,然而辦公與住宿混合的沉悶氣氛令人無處可逃,因此三鐘分局被基層戲稱為三鐘村,是員警們最不想被調任的分局之一。

【窮追不捨】因車禍喪命的死者所遺留下的呼叫器,引發了撿到員警與死者妻子兩方立場不同的猜忌;
【薪火相傳】正值竊案考績壓力的破案率提昇月,刑事警察陷入兩難之中--究竟是要抓滿街跑的小賊交差、還是見尾不見首的神偷;
【間接得知】為救人卻意外溺水死亡,多年之後,倖存當事人因當年報社引用的照片產生諸多疑慮,進而查出當年救人背後的真相;
【另有隱情】被無故下放的警部補終於有機會重回總部,只是暗中接下的是自家人桃色處理任務,同時協助退休員警二度就業的份內斡旋事宜並不順利,再加上嚮往警察職務的民間義警老在他身旁悠轉,突然之間,重回菁英圈子之路讓他感到窩囊不已;
【排拒在外】我覺得重點不是被排拒在外耶(抓頭),應該是無意間發現的線索、當下直覺它是破案關鍵,但隨著時間流逝,它的重要性顯得越來越輕微的那種悵然不已心情吧;
【一箭之仇】遊民之死,讓想要包庇此事的副署長栽在上頭,是說,如果孩子的心都扭曲了,享有較高的階級地位又如何?
【事不關己】姪女意外死亡的打擊,造成失物課課長就此不再過問他人事,然而有一面之緣的老先生心口不一的作法引起他的好奇心。

日本地位階級分明的做法超不健康,但若不是如此,怎麼會有如此好看的橫山流警察小說?只能講,人生真是有夠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