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15

時間的旅行──時間線《科幻小說》


小說名:時間線 (Timeline)
小說家:麥克克萊頓 (Michael Crichton)
出版社:皇冠

由《侏羅紀公園》到《奈米獵殺》,再到《時間線》,大致上看得出來克萊頓小說裡會有固定的模式走向--『現代科技固然造福人群,但先進技術往往引發劇烈改變,功用越大、後作力越強,因為太多可變因素引發致命危機,再由專家學者們試圖力挽狂瀾,將所有一切脫序事務回歸至原點。』

克萊頓著作裡皆是不斷呼籲現代科技帶來的便利有其危險性,其實這份危機感不是沒有道理的,綜合人類發展歷史,在進入廿世紀後的短短一百年,人類生活的深度與廣度的變化極大,遠遠超過過去的總合,每當突破一次科技新知,帶來的除了詫異與方便性之外、更多的是隱約的不安與焦慮。

嗯,怎麼說啊,像這種事,我就會用因果論來看待,人類文明科技無法停止,雖然有鼓吹現代人『放慢腳步、回歸大自然』的口號,但科技在現階段看來畢竟建設多過於破壞,所以也無法破除其中的連鎖作為,有因就有果,只是果不知何時、會不會K到自己而已。就這種因果,一般人考慮的層面涵蓋度並不大,畢竟我們還是對科技化樂觀其成,所以,應該不比專職的科幻小說家想法來得慘淡,但有空真的可以去試試克萊頓冷靜權衡其中的利害關係,哼哼~反正天氣這麼熱,被他嚇出一身冷汗也會涼快點。

另外,這套小說似乎有流於主角說故事來帶劇情的平板化缺點,再者、劇中毫不間歇的動作場面果然--呃、先提了,小說非常順暢,雖然看來很厚,但持續翻閱不是問題,問題是《時間線》會一直讓我想到好塢萊電影會如何如何拍,以往能深思的餘地都沒啦,克萊頓寫的雖然全都是算不上文學的科幻大作,但相較之下,還是《奈米獵殺》比較讚。

通常在克萊頓小說裡會看到一些個人獨特觀點,以下,截錄幾段我覺得很有趣的看法。

患有時空偏狹症的人,只會把重心放在眼前的問題上,認為過去發生的一切都可以安全地忽略。現代世界是迷人而新穎的,過去的事就不必再提。研究歷史就好像學摩斯密碼或駕馬車一般,在今日已毫無用處。至於中古時期,那些身穿喀隆作響盔甲的武士和衣著長袍禮服尖帽的貴婦,都如此明顯地和現在不相干,根本不必費神思量。然而,現代世界是孕育自中世紀,乃是不可抹滅的事實。所有事務都源自於封建制度,包括民族國家、對科技的依賴、愛情的浪漫觀念,這些都是在中世紀建立起來的。

時間旅行的概念是沒意義的,因為時間不會流動。事實上,我們之所以認為時間會流逝,只是我們神經系統的一個意外--是我們一種看待事務的方式,其實,時間是不會動的;動的是我們。時間本身是不變的,永遠不變。也就是說,過去和未來不是分開的位置,不像紐約和巴黎是兩個分開的地點。而既然過去不是一個地點,你就沒辦法到那裡旅行。

一顆顆單獨射出的光子,全會落在同一位置,絕不會跑到其他地方,他們運動的方式就像一道正常光束那樣。然而,在一次放出一顆光子、不讓光子彼此影響的情況下,還是有東西干擾了它,因為探測器記錄下來的圖形,和受到干擾的圖形相同。所以:到底是什麼東西會干擾一顆單獨的光子呢?……單獨的光子也會受到干擾,證明現實的世界比我們眼見的世界還要大得多。干擾確實發生,但在我們的世界中卻看不到干擾的來源。也就是說,發出干擾的光子一定是在另一個世界,而這證明了另一個世界的存在。

記住,在多元宇宙中,世界是不斷在分裂的,也就是說,有許多世界和我們的世界極為類似。造成影響的,就是那些和我們最相似的世界。每次我們在這個世界打開一道光束,在其他許多類似的世界中,也同時有光束開啟,就是這些世界的光子影響我們這個世界的光子,造成實驗出現干擾的結果。

平行宇宙理論尚未證實,但時間旅行是不可為的,印象中已經有其否決的說法、如同克萊頓的解釋。現今大多數的漫畫家與小說家仍會誤解、也畫到故事之中,唯一有和麥克克萊頓相同想法的就屬中平正彥的《破壞魔定光》了,是否受到麥克克萊頓影響就不得而知(《破壞魔定光》出版時間晚《時間線》一年),那時還搞不太清楚中平正彥的平行宇宙論,不過理論運用得當,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挺令人意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