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19

Elseworlds系列二──Gotham by Gaslight《美漫》


漸入佳境型故事。

書名:Gotham by Gaslight
期刊:Batman Chronicles #1
編劇:Brian Augustyn
草稿:Michael Mignola
墨線:P. Craig Russell
上色:David Hornung
文字:John Workman
編輯:Mark Waid
出版:DC Comics
年份:1989


之前曾經提過,Chronicle系列是個獨立於規範之外的系列作品,它結合過去著名史實與Bruce Wayne童年失去父母的慘劇事件來做為劇情基礎結構,接著發展出屬於創作者自我的Batman故事,因此每位執筆者筆下的Gotham並非我們習以為常卻也是十分熟悉之城市。此回的《Gotham by Gaslight》主軸為開膛手傑克,劇情還不壞,但因作品有些年代,比較像是在看一種氣氛、看一個老漫畫故事。

因為系列偏向藝術性質,定位比較特別,內容也沒有太大的新意,可能需用另一個角度來看Chronicle,才會覺得別有一番情趣。例如《Gotham by Gaslight》,故事背景發生在維多利亞時代,Batman外型細部設定因此成了最大賣點,網路上掃圖效果並不佳,但我在二手書攤上有看過實體書,還記得味道真的很棒;至於內容,驚喜感雖不大,開膛手傑克與Batman兩條線倒是融合得很自然,仍然值得一看。



左邊是Michael Mignola的Batman,右邊是Dustin Nguyen的《Batman: Heart of Hush》,造型細節設定明顯有年代差異感。


劇情就不爆雷了。倒是畫者Michael Mignola,他最值得一書的是《Hellboy》由他與John Byrne在1994年共同發表的漫畫作品,我一直錯以為這套漫畫跟其他超級英雄一樣,都是發表在二戰時代左右,沒想到年紀還那麼稚嫩啊。XD



左圖是Michael Mignola的原形Hellboy,右圖是由Duncan Fegredo接手之後改造而成的Hellboy。


下一期功課應該還是在Elseworlds系列上打轉吧。


依照慣例,漢化版下載點只放一陣子,請低調啊、各位:
Gotham by Gaslight

小泥屋筆記2--天真的人類學家之重返多瓦悠蘭《書刊》


書刊名:天真的人類學家之重返多瓦悠蘭(A Plague of Caterpillars: A Return to the African Bush)
作 者:奈吉爾巴利(Nigel Barley)
譯 者:何穎怡
※原文版1986年‧於2002年授權商周中文化※


依舊是本淺顯易懂、生動有趣又知性豐富的文化觀察筆記。

在多瓦悠蘭時,我遇見狒狒。這大概是類人猿中最不討人喜歡的一種。牠們成群過著喧鬧、乏味的生活,盤據在通往祈雨酋長領土小徑旁的峿石上。當我攀爬恐怖急墜的山徑,狒狒對我尖叫、嘰咕,有時還會對我丟石頭。那些當時被我視為怒氣攻擊的行為,現在看來,疑似絕望愛情的表現。

第二次與狒狒相遇,我正坐在汀中的一顆岩石上,沉思自然之美。一隻狒狒走來,牠坐在河對岸,興味盎然打量我,一邊毫不體會搔抓身上的虱子。沒多久,我們之間就產生一種共鳴好感,牠四肢著地、優雅挑選好走的路到我身旁,直盯盯望著我,好似我是牠失聯已久的親人。突然間,牠打了個哈欠,指指我腦後的方向。我們之間的共鳴實在太強烈,以致我完全沒想到牠的動作並非針對我,我轉過頭去看牠到底在指什麼。狒狒趁我分心之際,將手探入我敞開的襯衫,抓住我的乳頭,開始用力吸吮。這隻精明的野獸馬上發現吸吮徒勞無功,和我一樣大感羞愧,連忙後退,牠還鄙夷地連連朝地上啐口水,我想要尋找「失落的乳房切除術」以及之後發生的事,和這件意外可能不無關係。不過,容後再述。

此刻我坐在陽台,安靜拍打蚊子,看到老友巴布--一位美國黑人人類學家。我們一起喝啤酒、閒聊近況。我的眼角瞥見黑影,既陌生又熟悉,那是一隻猴子在樹間跳躍。我知道牠是衝著我來的。

後來我才知道當地動物園養了兩隻小猴子。牠察覺籠子上的掛鎖失靈,飼育員謹遵規定,填寫三聯式申請單到首都申請新掛鎖。石沉大海。飼育員顯然覺得其它嚴鎖籠門、防止公猴夜間開門脫逃的方法太麻煩,因此公猴便在夜裡打開籠子、四處浪遊,但總是在天亮時回籠,這是牠唯一知道的家。久而久之,這變成兩造均能滿意接受的固定安排。

為了酬庸這隻猴子願意白天供人注視,園方允許牠夜裡浪遊,此舉於牠的士氣大有助益。有時牠會過於亢奮,濫用特權,但從未上午不返回工作崗位。

這隻猴子在樹上打量了我一番,跳到地面,疾走到我們桌前,不苟言笑盯著我。旅館圍牆那頭傳來陣陣怒吼。顯然牠剛去熱情造訪一番。

看到猴子,一名侍者馬上衝過來,打算用石頭砸牠的頭,猴子見狀,機警用雙手繞住我的脖子,溜上我的大腿,對折磨牠的侍者露出恐怖惡臭的綠色牙齒。此刻,牠正像掛在船側的砲彈緊緊攀在我身上,遭到攻擊,熱必殃及我。猴子不打算離開,牠開始打呼,我試圖輕輕扯開牠的手,換來牠狂暴吼叫、露出瘋狗般的尖牙。輕摸牠的頭則讓牠嘆息,發出哀傷的咕嚕聲,只有鐵石心腸的人才忍心丟開牠。

問題是巴布與我打算去看電影。生命充滿「當時當刻」看來完全合理的事情,許多行為事後觀之,根本詭異不可解,但形勢邏輯純粹因時因地而異。巴布提議:「我們何不帶著牠去看電影?」當時,這似乎再自然不過,我應當帶著這隻打呼的類人猿進戲院。我們試驗了幾下,發現只要我騰出一雙手撫摸牠,牠願意讓我起身走動,一停止撫摸,牠便齜牙咧嘴咆哮。我們出發前往戲院--搭配詭異的三人組。

我們在售票口排隊,出人意表,重點不在類人猿可否進戲院,而是牠該買什麼票。巴布迅速掌握精髓,宣稱猴子顯然是小孩,應該免費,牠甚至不佔座位呢。經理不肯讓步,唯恐開了不良先例。最後,經理同意猴子買最低價座位的半票,但是我們得坐在最不豪華的一區看電影。

就在此時,戲院大肆吹噓的冷氣突然啟動。海度不斷下降,直到空氣充滿寒意。突如其來的冷氣穿透我的類人猿朋友,探出頭來,嚇著後座的女士,為了轉移猴子的注意力,我向穿梭的小販買了一個巨大、紅色、閃亮的芒果給牠。但是牠覺得芒果奇怪、不自然,不管牠平日吃的是什麼,顯然芒果不在牠的飲退內。牠只將芒果撕咬成一條條,噴吐在觀眾身上。該是離去的時候了,我連正片都沒看呢。

我與猴子在沉默中駛回旅館。當我爬上旅館正門,猴子矯捷從我身上跳下,看了我最後一眼,好像遲疑如果第一次約會就擁抱我,是否太冒昧了。牠決心不再進一步表達愛意,搖晃穿過庭院,盪到樹上,回動物園去。

經過這番興奮,我覺得好累,毫不在意錯過正片。但是我沒睡好,身上爬了虱子--猴子的。
【截錄自第七章:類人猿與電影】

在尚未看過《小泥屋筆記》之前,總覺得人類學家是門高深學問,但透過奈吉爾的反思內省,見到的不再是死板的學術數據分析報告,而是另一種深入至內部並對外傳遞的報導文學視野角度。全書下筆方式皆如此章,奈吉爾帶著詼諧自嘲口吻,以冷處理方式,一段段講述到當文明知識份子與非洲異族文化交會之際、所撞擊出的種種異樣火花之景像,格外有趣。

儘管如此,《天真的人類學家之重返多瓦悠蘭》仍舊有它的專業涵養,例如奈吉爾講到的這段話:

堅守人類學倫理殊屬不易。通常,人類學家盡量不去影響他的研究對象,雖然他知道影響勢不可免。充其量,他也只能讓一個士氣瓦解、邊緣化的民族恢復對既有文化的價值觀與自我價值感。但光是撰寫有關某個民族的專題論文,他筆下有關此民族的自我印象呈現,便勢必蒙上屬於他的偏見與先入想法的色彩,因為關於異民族的客觀真實並不存在。而這個異民族如何看待這種自我印象,很難預期。他們可能抗拒、反抗,也可能改變自我去迎合並趨近此種印象,最終成為僵硬扮演自我的演員。不管結局為何,我們所謂的「純真」已經蕩然無存。

書不算厚,內容又很妙,有機會倒是可以嚐試一讀。

愛情三人行--蜜月沙拉《漫畫》


漫畫名:蜜月沙拉(ハネムーンサラダ)
漫畫家:二宮緋禾琉(二宮ひかる)
集 數:五集完
譯 者:林豐丞
※原文版2000年3月~2002年3月‧白泉社授權長鴻於2001年3月~2002年9月中文化※


衝著PK兄那句「噴射性思維」(真想抓著你問這句話到底是不是我想的那個意思XD),把《蜜月沙拉》給找來看了,結局很有趣,可是過程看得我一直狂騷動不已,差點屁股坐不住椅子的想要跑出去玩。囧rz

和《與愛共戲》比較了一下,二宮還是適合畫短篇,一畫長篇就讓人耐不住性子,心眼太多的關係,主角態度整個曲曲折折,不過是談個戀愛,有沒有這麼累人來著的啊?不過《蜜月沙拉》說到底就是要看曲曲折折的心思。

如果年紀再輕一些,我會認為這漫畫家想法奇異前衛了些,現在狀況碰得多,就覺得二宮其實連驚世駭俗都稱不上,特別是在她之前還有《三王一后》漫畫先問世。二宮真正另類的地方在於她偏向意識流的思維模式,不過若是時常看日系漫畫小說,倒也不會太意外看到這類型漫畫家作品,我猜跟他們被困住的謙恭有禮民族習性有關,總之是長期壓抑下的反彈表現吧。

一大早的惡夢似乎召告著夏川實將會有最糟的一天。早晨的地鐵通勤時間,發生西裝外套遭到外力扯破的意外,最糟的是對方不分青紅皂白地指責是他推人,在丟下外套離開後才發現自己連同重要皮夾也弄丟了;接著以前待過的舊公司同事不斷在上他班時間打電話要他解決系統問題;累了一整天回到家後又發現任性的昔日戀人兼學姊前來投靠他。一天之內,夏川實初識嫻淑婉約卻優柔寡斷的齊藤一花,以及思考果斷也跳躍性但遇事會逃避的齊藤遙子重新回到他的生命之中,為了各種理由,三人展開一段奇異的同居生活。

PK兄說得對,這套作品真的是在看兩位女主角的共生關係,倒是提起《三王一后》就有個疑問,滿奇怪的這部漫畫,明明最後是兩男一女共組家庭,為什麼書名是三王咧?QwQ

2011-08-05

成人童話系列一──Fables: 紅玫瑰之死《美漫》



我有買這套耶,之前沒看懂原文,當做畫冊在瞄就算了,現在看得懂突然間覺得……嗯……(靜默)

書名:Fables
   #1 Old Tales Revisited
   #2 The (UN)Usual Suspects
   #3 Blood Tells
   #4 Remembrance Day
   #5 The Famous Parlor Room Scene (sans Parlor)
編劇:Bill Willingham
鉛筆:Lan Medina
墨線:Steve Leialoha、Graig Hamilton (#4)
修稿:Todd Klein
上色:Sherilyn Van Valkenburgh
分鏡:Zylenol
封面:James Jean and Alex Maleev
編輯:Shelly Bond and Mariah Huehner
出版:Vertigo
年份:2002~


《Fables》第二次看才發現不太合胃口,雖然說它定位在成人童話,可是故事劇情依然偏軟調,合理度也有問題,再加上習慣了Batman粗獷畫風後,這種精緻度很高的線條變得吸引力不足,當初那種單純欣賞畫冊的心情不再,於是,突然有種我已經回不去了的莫名感嘆。TwT

事實上,劇情不夠力時只能靠畫風來加分,最明顯的在看#4有小小振作了一下,果然,墨線Artist不同人,感覺就有差,然後到#5又軟回去了。(躺平)

我想,本人真的需要點時間去調整一下心態才有辦法從高譚重案組那裡抽回來然後投入至童話世界裡頭吧,何況它的初步設定其實相當有趣。依據#4鎮長的國殤紀念日感言看來,劇情背景設定走類似《魔戒》的作法,原本童話王國是各自為政、互不干擾、也互不侵犯,直到其中一個神靈開始一一蠶食童話王國領土,原本人人都漠視其它國家被攻破拿下,卻沒想到戰況擴及層面越來越廣,警覺到情況不對時已無力回天,所有童話人物只能被迫離開家鄉、來到人界,他們拋去昔日宿怨、共同合作,成立童話世界臨時營運總部,等待時機,期望能有重回故土的一天。至於來不及逃命者,不是不幸死於戰爭侵略中,就是仍留在童話王國、加入游擊隊,以小規模破壞方式來反抗侵略大軍。



Vertigo的分工製作比DC要細多了。不知道這算好或不好。


《Fables》第一集除了講述童話王國遭到入侵的來龍去脈,重心放在調查紅玫瑰之死,主角目前看來為營運長Snow White、警探Bigby Wolf,看來劇情是以排解童話人物之間的紛爭為主,即使大夥兒流亡在外,難免新仇舊恨加總在一起,例如三隻小豬吃定了Bigby Wolf,不時地繞到他家搞破壞。編劇再依照各個童話人物的角色境遇與故事特色,以現代人眼光,這邊調侃一點、那邊吐槽一些,趣味點其實是有的,只是主線不夠優,要看那些旁線小設定才會覺得比較有趣。

另外,解釋一下,最前面放的六個彩頁,依序是第一集封面與#1~#5扉頁,#1上童話人物為Snow White、Bigby Wolf、吹號角的Blue Boy、爬豌豆樹的Jack、三隻小豬;#2的灰姑娘與藍鬍子城堡管家;#3的糖果屋老巫婆;#4的美女與野獸;#5的Rose Red。角色典故在各別章節裡都會談到。

只要童書看得夠多,從中應該能獲得不少樂趣,現在也只能希望後面可以提昇上來。


依照慣例,漢化版下載點只放一陣子,請低調啊、各位:
Fables #1~#5
PS. #5尚未漢化,#1~#5是一個完整故事,就先放上英文原版了。

特殊性癖愛好與煩惱--洄游之森《漫畫》


漫畫名:洄游之森(回游の森)
漫畫家:灰原藥(灰原薬)
集 數:單行本
譯 者:小午
※原文版2011年1月‧日本太田於2011年5月授權瑪朵中文化※


基本上,這種故事和畫風很容易迷惑讀者,一般來說都會很直接給予好評,只是我看的印象不算太舒適,於是沒啥保留的給出一個中間值評價。

儘管如此,灰原藥的《洄游之森》有幾個短篇如【滲入地底的水】、【Under Glass】、【船幽靈】都相當精彩,雖然七則短篇故事在串連上有點說不通,不過那是個人價值觀問題,去掉這部份,《洄游之森》成績交的漂亮!尤其若曾看過《蜥印媚女》,會發現她的進步程度相當顯著。

《洄游之森》感覺上是想要講述現代人特殊的性癖愛好與煩惱,戀童癖、戀物癖、同性愛、獸交愛好者、暴力依存者、窒息性性愛偏好者、師生戀,其中兩個有很大的問題,同性愛與師生戀為什麼會跟其它放在一起並談?我不認為這兩項有多異常,於是,戀物癖者或許也對自己被套用在其內感到不解,其它類推。

關於這一部份概念在最後一篇【死滅洄游】做了總結,所謂的死滅洄游是指某些不具有洄游性的海洋動物,在隨著海洋漂流到棲息地以外的區域後,由於無法回到原棲息地,生長條件凡是一變差就會死亡滅絕,故稱死滅洄游。而主角的想法則是,個體若能適應於該海域環境,它的生存適應力將會一代比一代更強。所以,到底什麼性癖偏好才是正常?當社會越來越文明,某些「毛病」有了精神醫學代名詞可以強做解釋,人們莫名地安心了,也越來越不care對方特殊癖好,但事實上人與人之間越來越冷漠,距離越形遙遠,事不關己的態度自然而然浮現,其實只要這樣一想,嘿,可奇怪的了。

短篇集故事而已,就不再講述劇情了。話又說回來,個人對這種新銳型漫畫家一向懷有只想遠目的距離感,大家也無須把我的評價放在心上啦。(飄走)

英格蘭人的人類學田野報告--瞧這些英國佬《書刊》


書名:瞧這些英國佬(Watching the English: The Hidden Rules of English)
作者:芙克絲(Kate Fox)
譯者:黃中憲
※原文版2004年‧於2006年12月授權貓頭鷹中文化※


有夠話癆的一本研究報告書囧rz,書封上說笑到掉淚,呃,應該說見仁見智嗎?不過與其想窺探英國佬到底在想什麼,倒不如說自己有一部份重心是放在觀察城市人的共通性格之上。

以第二部「行為準則」來談,不只是英格蘭人,很明顯是都市人的共通習性,例如我們身處於大眾運輸工具上時的內心機制是「否認現實」,不和陌生人說話、不和陌生人眼神交會,假裝陌生人不存在以藉此保有隱私,即使多年下來已認得的熟臉孔也不給予交談機會,因為一旦開始客套,未來相遇而假裝不存在將是不禮貌行為。明明是不同都市、不同人種,卻建立起相似的生存法則,頗耐人尋味。

作者將全書分為兩大部份,一是「交談準則」,一是「行為準則」,在「交談準則」裡提到為何英格蘭人是如此狂熱於討論天氣,主因在他們拘謹有禮、不擅於與人溝通,並且有著社交不自在病,只好用天氣當做安全話題;也因為特殊民族習性,造成言談之間有很多的淺規則,於是尚未融入到他們文化裡的外人總不能理解英格蘭人的理毛式言談,如不能報上自己的名字,因為這代表你要求對方也要說出他的名字,而這是很不禮貌的行為;理毛式言談夠嗆人的嗎?不,英格蘭人階級準則才是真正令人匪夷所思,英格蘭不只分上中下三個社會階層,他們中間社會階層還有中上、中中、中下,並且言行舉止皆要符合社會期待,否則你的特立獨行將會引來非議;而他們的幽默規則也相當奇怪,談話之間不可高調、凡事必需貶低自我,挖苦對方同時也要有雅量被對方挖苦回來;至於酒館儘管是他們少數陌生人可以隨意攀談的地點之一,交談仍有一套特殊法則。

「行為準則」則更進一步講述到他們複雜的人際關係做法,例如住家是個人身份代表,偽裝式的護城河與吊拉橋是大眾共通的默契做法;大眾公共場合上,儘量減低與陌生人的互動;不只談話有階級意識,舉凡一切購物行為皆遵守此項規矩;謙虛、別太認真、諷刺一切與輕描淡寫是與人應對四大不二法則;作者並進一步提到英格蘭人的玩樂、衣著、飲食、性愛、宗教等等各種研究成果。

雖然很話癆,但非常具有系統性,只要忍得住作者叨叨絮絮講個不停的毛病,要不,對於想要理解老是拒人於千里之外的英格蘭人在想什麼,這本幫助性很高,真的很高,以前看的一堆英劇總覺得每個角色思想都很深奧,現在一回想起來與拆解後,啊咧,原來只是那麼一回事。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