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名:明日的記憶
小說家:萩原浩
出版社:商周文化
當年輕時,總是認為時間會為我們停留住,錯誤發生後,我們可以重新再來、彌補憾事,而身強體壯時,不論疾病罕不罕見,它的距離是那麼的遙不可及,直到年歲漸長,此時,工作責任與上下一代的教養義務落在肩頭上,身體所發出的警訊卻不斷襲來,小病灶就像果實般的開始在體內各處落下、肆無忌憚的發芽,癌症、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痛風、關節炎、脊椎側彎……,漸漸地,這些病症,再也無法漠然以對、無法雲淡風輕的看待它,但最終還是能調適出與它們最佳的相處之道,在某種程度上而言,垂垂老矣而仍保有尊嚴並非難事,除非罹患的是阿茲海默氏症。
萩原浩以第一人稱撰寫阿茲海默氏症患者從得知患病到對抗病痛的心路歷程與處境,筆風溫潤和煦、調性十分內斂,劇情寫來雖四平八穩,卻像醒世文般,讓人看得頭皮發麻。
阿茲海默氏症首先由精神科兼神經病理學家Alois Alzheimer在1907年於德國發表,隨後依據他的名字來命名此一疾病。在國內,阿茲海默氏症原本被稱為老年痴呆症,但研究發現,阿茲海默氏症雖好發於六十歲以上之老人,但如同書中主角佐伯雅行在壯年中發病者、大有人在。它是一種大腦皮質慢性但全面退化的疾病,分為早發性與晚發型兩種患者,並且可藉由檢查得知是否罹患此病,具有遺傳病特性,症狀個別差異極大,記憶力缺損為主要症狀,不僅不會康復、且會持續惡化,早發型患者惡化速度比晚發型患者來得即快又猛(書中主角便是早發型阿茲海默氏症病患),患者存活年齡約五到七年,因看護者多為家人,耗費成本與影響極大,已被認定為一種主要的社會大眾健康問題。
日本寫作近來似乎有偏書寫一般疾病或罕見疾病的趨勢,儘管如此,劇情走的都是溫情路線、狗血有限,《明日的記憶》也是如此,不過,感覺上,萩原浩有特別謹慎以對的處理劇情、僅忠實描寫發病狀況與心情狀態,畢竟主角是位五十歲的男子,又一路升任到部長階級,差不多都摸透了做人處事的道理,生病難免顧影自憐的這點可是在書中完全看不見,但偏偏一抽離掉那種自怨自尤的情緒後,有點年紀、有又責任在身的讀者,反而會很容易明瞭當身處於佐伯處境卻非得如此堅持不可的道理時,一頁一頁的翻看中,再加上身處於同樣煩絮且傷神的工作環境,很難不讓人感到難過。
《明日的記憶》非常容易閱讀,一開始較為緩和,看完的後勁較強,到了現在,我腦海裡,仍是浮現著「滿天飛舞的小紙條,再也彌補不了任何記憶的空缺」淒涼的畫面。
書背文案:
在廣告公司工作的佐伯雅行,今年50歲。原本幾個月後,他將主持獨生女的結婚典禮,完成人生中最大的心願。可是某天,他因為持續目眩與失眠而前往醫院,診斷的結果竟是得到「早發性阿茲海默症」。他對天咆哮,卻得不到任何答案。
為了挽留住片刻都在流失的記憶,他拚死命地在所有事物上留下小紙條提醒自己,開始了無奈的搶救記憶大作戰。然而,隨著病情的加重,每天都在見面、相處了許多年的同事臉孔,每天都在拜訪的客戶公司所在,每天都會走過好幾次的熟悉街道,卻漸漸從他的腦海裡消失……….明明再熟悉也不過的馬路,卻變成了看都沒看過的異地陌生風景。
滿天飛舞的小紙條,再也提醒不了任何記憶的空缺,佐伯陷入不知所措的境地。
而妻子枝實子決定陪他一起和病痛奮鬥下去。
【明日的記憶】電影官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