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28

魔幻至極的怪譚鉅作──我是傳奇《小說》


小說名:我是傳奇 (I Am Legend)
小說家:理察麥特森 (Richard Matheson)
譯 者:陳宗琛
※1954年作品、授權春天於2007年10月中文版※


這是一個有點悲傷的故事,你將會感動於人類面臨絕境的掙扎、勇氣與希望。~by 封面副標~

副標前面下得對,不過若是定義為「這是一個絕望的悲慘小說」,那註解將會更為正確!後面就不對了(搖搖頭ing),什麼感動啊,這部恐怖小說害我驚駭得半死,423頁的小說裡,【我是傳奇】僅佔半本書篇幅,血腥度不高,但四面八方壓迫而來的孤寂感會逼得你並不情願跟主角一起舞進瘋狂世界、卻又硬是被拉了進去窮攪和,而接下來的短篇故事,有頁數少至4頁的【死亡的時間】,也有頁數多達48頁的【瘋狂之屋】,劇情發展簡單,多半著墨人類惡質情緒的那一部份,出場人物不多、有些甚至像是雙人相聲般的演出對手戲而已,共通點都是會讓人背脊發毛到直想不斷揉搓後頸。這倒是讓回我想起當初美國僵屍片最盛期間、為何沒有跟著一同歡樂到永遠的初衷啊。Q口Q

我在想,閱讀恐怖小說多半得具備被嚇到還是能夠很享受的素質,這點本人就不行了,我是那種被嚇得吱吱叫後會用力譙別人的沒膽人類,《我是傳奇》比較優的一點,在於它不只是寫出惡劣的嚇人招數,整個來說,麥特森的文字造詣深度足夠,雖然結局不出意外、篇幅結構也不複雜,但再再充滿魔幻魅力,完成度高且夠經典,交出不少出色的成績單,不過,老實說,因為魔幻到沒有法則可言,我還是很困惑這類型小說的價值性到底要定位於何處──即使我被嚇得一楞楞又看得很快樂。囧rz

除了【我是傳奇】,【埋沒的天才】、【獵物】、【瘋狂之屋】、【葬禮】、【移魂】這幾篇非常出色;【死亡的時間】、【黯影】也不錯看,但光芒不夠亮;【魔女之戰】IDEA還不錯、可惜我不喜歡這部短篇集的安排;【死亡之舞】、【白絲衣】,⋯⋯唉,這兩篇甭談了(抹抹臉)。

若細細品味【我是傳奇(I am Legend)】其中吊詭的設定,其實會覺得這部小說還滿有意思的,比方說,吸血鬼懼怕大蒜、陽光、十字架、鏡子、並且要埋在土裡與棺材等等,都是受到還處於正常人類時所吸收到外來訊息的思維牽制,當故事說了大半,透過奈佛發現這件事時,還是覺得挺令人莞薾。結局尤其悲傷啊,在生命走到最後一刻才意識到自己阻礙了新世界發展,身為最後一位正常人類的奈佛,是天賦還是詛咒,完全沒法定奪。

HBO曾播送過一系列詭譎瘋狂的馬戲團帶狀影集,【埋沒的天才(Buried Taleans)】風格就挺像這部影集。遊樂場丟球區來了個丟球丟得超神準的黑衣男子,勢利老闆眼見狀況不妙,出面阻止黑衣男子繼續丟球⋯⋯

如果寫法不一樣,【死亡的時間 (The Near Departed)】可以改成一篇諷刺世道的無厘頭笑話。

電影《鬼娃恰奇》很明顯有【獵物】的影子,倒也不是說恰奇沒創意,更何況這篇劇情發展的中規中矩,只是劇情越簡單、越值得讚賞其中出色的佈線手法,短短幾頁中就說明劇中三位主角的愛恨情仇與心結、其中兩位還是在電話另一端。而這一整篇的結尾更是超有看頭,明明是個令人髮指的追殺類型短篇集,但看到後來,我已經很神經質的乾笑好幾聲。

請注意列出的英文書名,這部小說的中英文書名有幾篇下得挺好的,而且,喔耶,密合到相輔相成,【魔女之戰 (Witch War)】,是的,請顧名思義去猜測其中涵意。

【死亡之舞 (Dance of the Dead)】是唯二之一我看不懂的短篇故事,大概知道【死亡之舞】在玩什麼把戲,但它到底要傳達什麼、魯鈍的本人完全組織不起來,是說,玩弄死亡、最後會賠上心智嗎?對我來說,人性本質不會因為看了一場活死人之舞就改變得如此之大,那樣的結束方式反而讓我很困惑⋯⋯

唯二之二看不懂的便是【白絲衣 (Dress of White Silk】,前半部還看得懂,但自從小女孩與朋友一同踏入媽媽房間後,我的邏輯法則就開始錯亂成一片散沙,結局到底是什麼,天殺的完全看不懂它在搞什麼。

看過電影《絕命終結站》嗎?【瘋狂之屋 (Mad House)】有傳達出那般至極的瘋狂特色。人類的怨恨似乎不免會隨著年歲增長而逐漸堆積在自身體內,發臭發爛,直到滲出惡毒的血水用力與無形的噴灑於空氣中,當環境受到感染,最終惡果將反撲至當事人身上。在這一篇裡,麥特森確實將人性本質看得透徹。

看似詭怪的【葬禮 (The Funeral)】,其實有《陰間大法師》的趣味感。這一天,葬儀社來了位奇異的客人,擺明他生前的葬禮不夠氣派,要經理再幫他舉辦一場隆重的葬禮,不敢不從的經理強忍著懼意、直到在半途中翻白眼昏死過去⋯⋯

【黯影 (From Shadowed Places)】是全部小說中最具異色與異國情調的作品,說起來,就是巫毒教作崇、另一巫醫如何幫忙解決災難的作品,我是覺得,咱們苗族姑娘對始亂終棄的負心漢下蠱的民間故事也不錯啊。

【移魂 (Person To Person)】,關於一位中年男子受苦於夜夜來自他靈魂深處吵人的電話鈴聲與電話另一頭的無稽說詞。沒什麼邏輯可言,但點子非常非常的有趣(笑)。

像這樣以死為樂的小說,偶爾來上一本也很好(笑),讚!是本讚得沒話說的恐怖鉅作。

2 則留言:

bluesky 提到...

問到了!霄哥地盤真好用!XD

===

回覆者:Milles

(以下有劇情)


我自己來說,
其實不會要求所讀過的每一篇故事,
都「明確」的知道故事(或者說作者)想傳達什麼,
反而比較在意自己理解到什麼。

比方說,
〈死亡之舞〉真正對我有吸引力的是,
想像一下灰暗天空下,原本屍積如山,應該已經死透的士兵,
用怪異的舞姿,在滿目瘡痍的戰場上,翩然起舞。
光是想像這樣的畫面就夠詭異了吧,值回票價。
再看,夜店把屍體和細菌所起的反應當噱頭,把死人(死亡)變成一種娛樂,
也是令人難以置信與接受,其實是不小的衝擊。
至於那個女孩(主角)的轉變,或結局怎麼了,完全不是我在意的地方。

而〈白絲衣〉其實用了很多暗示或者說是留白的手法,
極力堆砌某種氛圍,到了故事的核心卻反而跳了過去,
產生好像有什麼地方怪怪的或瞞著你什麼,
促使你去猜想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話沒有說死,故事沒有寫到盡頭,
讓讀者自行憑自己的經驗去填補,
這就是讀短篇小說的樂趣所在,
我非常不客觀、沒有系統與根據的這樣私心認為。:P

bluesky 提到...

這禮拜除了《完美無缺的名偵探》,還看了《魔眼》。

唉,說不上來《魔眼》好或不好看,只覺得將它排定在魔幻鉅作《我是傳奇》後閱讀根本是一大失策,所以才會怎麼看、感覺就是怎麼不對勁。_。

不過作家在後記裡有提到個「看不到的繩索」概念,不失為對此本書的最佳註解--


  當我接受採訪時,經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是:「對您而言,真正恐怖的是什麼?」
  發問者大概認為我有過一、兩次遇鬼經驗,所以才能寫出那麼可怕的鬼故事,於是期待從我口中問出當作談話題材的親身經歷,但遺憾的是,我並非靈異體質,沒有機會遇見靈異現象,所以從未順著發問者的意,給予令人滿意的答案。
  撇開這件事不談,世上令人費解、匪夷所思的恐怖事件,會在什麼時候打破平靜的日常生活,浮現檯面呢?
  簡單來說,人類對於無法解釋的現象即使不會感到害怕,也會感到不安。實際上,這個世界充滿了道理說不通、無法解釋的現象。
  五年前,我曾經為了錄製電視台的旅遊節目,有機會前往俄羅斯採訪,以採訪者的身份,扮演介紹俄羅斯遠東舊街道的角色。導演要我一面非常自然地介紹建築物和廣告,一面從長坡上緩緩下來,我胸前別著迷你麥克風,攝影師躲於遙遠坡下的商隊中,將望遠鏡的焦點對準我。
  不久,導演發出暗號,我一面下坡,一面儘量扯開嗓門,比手劃腳地說出自己對於街道的印象。於是馬路上的俄羅斯人都露出詫異的表情避開我。
  對他們而言,這大概是一幅無法理解的景象吧。他們不可能察覺我別在胸前的迷你麥克風,或人在遠方的攝影師,這麼一來,在他們眼中的我,就只是一個大聲自言自語說著莫名其妙的話,昂首闊步的東方人。
  是這份不明所以,令他們心中產生了毛骨悚然的感受。倘若語言能通,或者事件知情,即使遇上了同樣的情景,他們的反應應該也會有所不同。
  舉止怪異的東方人,然而他的真實身份不過是個不平凡無奇、扮演電視節目的採訪者角色罷了,只是對於週遭人而言,眼前的景象背後卻存在看不見的「繩索」。
  於是,我們有時想對存在極度不能理解的現象背後的「繩索」,冠上「鬼的惡作劇」這個超自然的理由。這或許是個敷衍一時的說法,但倒也不失為一個接受事實的權宜之計。



鈴木光司這位老兄,其實就是寫出名電影《七夜怪談》的小說作家,《魔眼》是由八篇短篇故事集結成冊的小說,和他的成名代表作《七夜怪談》很不同的是,《魔眼》完全是得憑靠著幻想力才會有一絲絲恐怖感流竄而出。

其實寫得不差,糟只糟在我排在《我是傳奇》之後接著看它......Q_Q

另外,唉,完蛋,現在看小說的時間比看漫畫還要多......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