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22

每一座如地獄般的地道皆是一記『黑暗回聲』!《小說》


小說名:黑暗回聲 (The Black Echo)∼鮑許探長系列
小說家:麥可康納利 (Michael Connelly)
譯 者:陳靜芳
※1992年著作·授權由聯經2007年8月出版※

「⋯⋯ 進入地道宛如進入黑暗世界,每一座地道皆是一記黑暗回聲,裡面只有死亡,沒有其它任何東西,儘管如此,依然一次次朝地道行進。⋯⋯我們將那些難以掌握、無法理解的一切稱為黑暗回聲。⋯⋯它沒有名字。⋯⋯它是黑暗,是潮濕空虛,當獨處於地道內時,會感受到它。在那地方,彷彿覺得自己已死且被埋葬於黑暗之中,但明明活著,而且恐懼不已。黑暗中,似乎聽見自己喘息的回聲,聲響之大足以洩露行跡,或者至少如此認為。⋯⋯」by~P.65&P.332·鮑許對白



回頭總算挖到鮑許探長系列第一彈,繼《黑冰》之後,這回有更多餘裕去發掘康納利更多迷人之處,與他賦予鮑許缺陷人格是有其源頭可探尋、而非單純為劇情發展需求所產生短暫性歇斯底里發作的違常人類。

看到目前為止,是覺得這一系列小說可以跳著閱讀、順序倒是無妨,它並沒有很明顯的時間差和劇情連貫性,也難怪聯經出版得很隨性,完全不照著順序走,我比較驚喜的是,鮑許探長系列小說就如同導讀者詹姆斯李博克所言,是十分具有原創性的犯罪小說,不僅不落窠臼,也沒有他人書影軌跡,喜不喜歡在個人,不過確實有他的格局與獨特風格。

而就像《黑冰》有雙重涵意一樣,《黑暗回聲》其實也有相似寫法。越戰除了空中與地面戰爭之外,尚有地道肉搏戰,身為地鼠一員,鮑許拋卻不了地道帶來的噩夢,黑暗回聲不只是在午夜夢迴仍糾纏著鮑許的陰影,犯罪者同樣被過去的越戰陰影給囚禁住了,不只是刻板的追逐犯人而已,劇情豐富多層次,一路看下來,我還挺喜歡康納利亦文學亦大眾的文筆。

照例,劇情文案放於底下,我就不再贅述了。不過話又說回來,康納利先生啊,鮑許會不會太容易得罪人了?當獨行俠、不在乎體制、不合群都沒關係啊,把所有活人一個都不放過的全惹毛了,這種探長會不會太有個性了啊?囧rz

【文案介紹】
一樁關於「越戰地鼠」與銀行搶案的精采故事,根據洛杉磯一宗犯罪案改寫而成,更是麥可‧康納利首度進軍文壇(於一九九二年)即獲得美國偵探小說最高榮譽愛倫坡大獎之作!犯罪記者出身的康納利,將熟稔的警界生態化為精采的犯罪小說,本書是「鮑許探長系列」的首部作品,精采傑作不容錯過!
一個男人屍體被棄屍於水庫旁的排水管到內,鮑許警探趕到現場,發現死者是他的越戰同袍:麥道斯。跡象顯示麥道斯因毒品注射過量而死,但鮑許認為是謀殺案。他在麥道斯家中搜出一張當鋪收據,查出死者曾典當一個鑲玉金墜子,懷疑這是兇手殺人的動機。由於麥道斯牽涉不久前發生的「西地銀行搶案」,懸案始終未偵破,聯邦調查局派出美麗的女探員艾莉娜‧威許,與鮑許搭檔查案……。錯綜複雜的情節,讓讀者一步步揭開死亡案件的真相――

【作家介紹】
美國享譽全球的知名作家麥可‧康納利是經年蟬連暢銷書榜的作家,獲獎無數,曾在洛杉磯時報擔任犯罪新聞記者的他,以其獨到的觀察與筆鋒寫出冷硬派的犯罪小說,今仍創作不輟,作品風行全球、翻譯成十多種語言,《血型拼圖》於2001年被改拍成電影。
麥可‧康納利1957年生於東岸費城附近,1980從佛羅里達大學畢業,主修是新聞學,副修文學創作,之後曾於《洛杉磯時報》主跑犯罪新聞。洛杉磯工作三年後,康納利決定開始著手創作,更從新聞記者搖身變為推理大師。他的第一部小說《黑暗回聲》(The Black Echo)發表於1992年,故事根據洛杉磯一宗罪案改寫而成,不但贏得美國偵探小說最高榮譽愛倫坡大獎(Edgar Awards),更奠定其在文壇的地位,此外也帶出一系列以探長哈瑞.鮑許(Harry Bosch)為主角的作品,包括著名的《黑冰》,《水泥中的金髮女子》和《最後的美洲狼》。鮑許探長系列之外,康納利亦寫了多部單本的偵探作品,如《詩人》、《血型拼圖》等,作品陸續獲美國安東尼大獎、尼羅˙吳爾夫獎、麥克維提獎等。他曾任美國推理作家協會2003、2004年主席,現居佛州。

1 則留言:

bluesky 提到...

真對不住康納利先生,
連續通宵兩晚後硬是要來一篇書薦的德性就會是這副鬼樣子......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