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29

世界萬物、相關相連--維梅爾的帽子《書刊》


書刊名:維梅爾的帽子~從一幅畫看17世紀全球貿易(Vermeer's Hat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and the Dawn of the Global World~)
作 者:卜正民(Timothy Brook)
譯 者:黃中憲
※原文版2007年‧於2009年4月授權遠流中文化※


在看了卜正民教授這本書才察覺到,自己竟是以忍耐、偏頗且立場不正確的態度去看待過往歷史,而這正可能是困住眼界、無法放眼國際的最大阻礙。


卜教授看畫的方式相當新鮮,像我們那一屆科班出身的教學法會先大略瞭解畫家生平,他屬於那一派畫風,是先驅或者跟隨者,影響性為何,他的畫技、光影變化與色彩運用的特色之處,接著開始臨摹、學習,就是很正統的方式。卜教授卻是從畫裡的各樣物品看見了背景時代的關連性,他藉由「約翰內斯‧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和「亨德里克‧范德布赫(Hendrik Van der Burch)」的畫作、與無名氏的仿中國風瓷盤,從畫中擷取關鍵物品、成為一道窺探當代時空的門扉,首先帶領讀者瞭解畫者與畫作本身的故事,再進而瞭解十七世紀、那一個海洋貿易蓬勃發展的壯濶年代。

此書會選定荷蘭台夫特做為介紹出發地,除了它是當代最為繁榮的城市之一,曾叱吒風雲的荷屬東印度公司六大會所之一並座落於此(因而荷蘭也曾是十七世紀海上霸主之一)。而最終抵達地則是--中國的元明清三朝代。


第一章【從台夫特看世界】首先鎖定的是約翰內斯‧維梅爾的「台夫特一景」,關鍵則是荷屬東印度公司六大會所之一舊址處,從這裡帶出十五至十七世紀的發展總概況。


第二章【維梅爾的帽子】,約翰內斯‧維梅爾的「軍官與面帶笑容的女子」,關鍵物為帽子。卜教授說明北美洲印第安人接連幾個世紀遭逢大屠殺與殖民文化,最初起因在於此地擁有源源不絕、製作高級用帽的毛皮--海狸;在探索美洲新大陸的同時,歐洲人更是急於找尋通往富裕之地--中國王朝的路徑。


第三章【一盤水果】,約翰內斯‧維梅爾的「在敞開的窗邊讀信的少婦」,關鍵物為大湯盤。此時,歐洲商船已與中國接觸、進行貿易,中國風並席捲全歐洲;在貿易等於熱錢之下,海上也出現國與國之間的敵對較勁行為--官民不分的海盜掠奪--。


第四章【地理課】,約翰內斯‧維梅爾的「地理學家」,關鍵物為地球儀。歐洲人的主動接觸過後,中國內部開始產生矛盾,將歐洲科技納為己用、或者採取鎖國政策,成了當時朝廷內部爭辯重點;最後,對中國人而言,外在世界仍在外面,只要某些關門自守的重臣把持發言權,外在世界就別想進來。

第五章【抽煙學校】,無名者的「仿中國瓷盤」,關鍵物為抽煙神仙。在這一章中,卜教授談起香煙史在全球的發展過程,原本只是原住民為了與祖靈交談的起乩之物,拜歐洲人與中國內部不爭氣所賜,最後引發鴨片戰爭。(有空再補上圖片)


第六章【秤量白銀】,約翰內斯‧維梅爾的「持秤的女人」,關鍵物為秤磅上的白銀。經濟貿易供需結構的形成,造就白銀問世,中國會成為白銀最後歸宿的原因在於除了它在中國有價(銀子銀子,眼熟吧),也是因歐洲商人除了白銀,再也沒有別的物品可以賣給中國。此時經濟接合軸心重鎮為馬尼拉與澳門,當此地爆發多次華人大屠殺事件,中國也正處於外憂內患情勢中。


第七章【旅程】,享德里克‧范德布赫的「玩牌人」,關鍵物是黑人男孩。貿易來往更為頻繁,全球化逐漸形成,勢力消長之間,中國開始節節敗退。

卜教授為我們說明每一個時代的脈動都對後代具有深遠影響性,他拼湊出的不僅是十七世紀的貿易版圖,也捕捉到當代航海淘金夢所造成各個種族的卑微、創痛與血淚,如同【西雅圖時報】所言,「卜正民擺出的,不只是一張全球化萌芽的草圖,或者標識出一股形成現代世界的力量,比這更重要的,他及時地提醒世界:人類一直相互依賴」

卜教授更進一步談到了某種生活態度,值得筆記,就以以下濃縮內容做為結尾。當我們站於古往今來的軌跡之上,懷疑著人生如此之辛苦是否值得走上這麼一遭,「人非孤島」也許能夠幫助我們渡過一切苦難,一如佛教因陀羅網的比喻:「每個泥塊、每個寶珠--每個喪失與死亡、每個誕生與生成--,都影響與之共存的每一個泥塊和寶珠」,瞭解歷史、接受歷史、擁抱歷史,在擔負著歷史共業──包括任一大屠殺與成就──的同時也代表著,我們擁有相同的遺產。


【作者介紹】

英國牛津大學邵逸夫漢學講座教授,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聖約翰學院院長,撰寫或編纂了十二部書,包括已翻譯成數種語言的得獎作品《縱樂的困惑:明代的商業與文化》。他還主編了一套六冊探討中國史的書籍,由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2005年獲加拿大歷史協會頒予該會每五年評選一次的最高歷史學獎項 Francois-Xavier Garneau Medal,2006年獲頒古根漢學術獎(Guggenheim Fellowship)。
●加拿大人,1951年生,比史景遷小15歲。
●哈佛大學文學碩士、哲學博士。是少數受到英國肯定的非英國裔漢學學者。
●1973年,卜正民22歲,從多倫多到北京大學研習中國古代歷史(彼時中國大陸十大召開,軍政鬥爭激烈,離改革開放尚有五年間,國家與社會正在尋找出路);1975年到上海復旦大學跟著李慶甲教授研習中國古代文學,引導他進入「晚明」的世界。
●1976年,在哈佛大學受教於孔飛力(著有《太平天國》)教授,學習歷史分析方法:歷史與人的複雜的牽連、人與人的關係、整治與社會對人行為的影響。博士論文為「明代的交通與商業」。研究中國,讓他更能體會人們是如何在不同的文化中求生存。
●《縱樂的困惑:明代的商業與文化》源自《劍橋中國史》中的明史兩卷。

日常生活的沉默暴力──童年期《漫畫》


漫畫名:童年期(period)
漫畫家:吉野朔實(吉野朔実)
集 數:兩集未完(日方三集完)
譯 者:莊湘萍
※原文版2004年5月~2009年1月.小學館於2005年5月起授權東立化中文化※


好了,要回頭來介紹我最初所接觸吉野朔實的第一部作品、《童年期》。基本上,吉野朔實和創作《天才柳澤教授》的山下和美非常相似,都是獨樹一格型的漫畫家,而與其要在漫畫裡將吉野朔實歸入到某一類別裡,不如把她的漫畫放到大眾雜學小說裡還要來得更加恰當。


事實上,個人覺得她的作品並不是那麼容易讓人親近,只是一旦看出興味便會發覺吉野朔實作品非常耐人尋味。一般而言,漫畫不比小說可以字字句句、細細雕琢主角的內心世界,文體呈現方式的不同,造成漫畫普遍以「外在情境表現」讓讀者容易推敲並感受主角的內在情緒,例如被否定所以沮喪、被排擠所以痛苦、被接納所以安心等等之類,然而吉野朔實的做法卻是齊頭進行,常常是主角內在情緒凍結的那一刻才發現原來他所處的週遭環境已然崩壞。能如此巧妙表現,源自於吉野朔實本身相當擅長於描寫心理異常之處,那是一種接近生命的本真狀態,尖銳鋒利,往往傷人又傷己。

《童年期》第一集以家庭為舞台背景,第二集以同儕互動為劇情重心,故事則是傳達父親這樣一位高知識份子所帶來的暴力陰影、它的影響性是如何的無遠弗屆,並因應個體獨特性而產生不同效應,造成能與迥倆兄弟在面對暴力來襲時,回應方式也有所不同。這漫畫最讓人毛骨悚然的是,明知暴力是錯誤的行為,讀者卻因為和主角共同經歷一連串的心理傷害,反倒讓自己陷入困惑的迷霧之中;就和家暴受害者一樣,到了最後,懷疑自己不該否定暴力的思想種子開始萌芽後,反而會責怪因為自己的不是、才造成對方的出手傷人。

呃,怎麼說呢,雖然吉野朔實畫不出開朗型的漫畫,但像這種尖銳議題,她處理的手法倒是格外獨到!只差一集了,請東立加油啊。

內心深處的混沌物質--透明人間失蹤《漫畫》


漫畫名:透明人間失蹤(透明人間の失踪)
漫畫家:吉野朔實(吉野朔実)
集 數:單行本
譯 者:林政廷
※原文版2003年8月‧小學館於2004年5月授權長鴻中文化※


若你覺得懸疑小品《搖擺的記憶》還不錯,那麼接下來略帶實驗性質風格的《透明人間失蹤》應該也不成問題。


《透明人間失蹤》整體結構以類似極短篇小說形式做為呈現手法,六則短篇故事共通性在於它描寫出人內心深處的各種混沌物質,【霜柱的森林】的偏執之心、【安娜‧O】的愛欲之心、【女高中殺人日記】的瘋狂之心、【奶粉】的罪惡之心、【透明人間失蹤】的戒慎之心以及【戀愛家族】的狂妄之心。故事短則短矣,那份對人性的想像卻已道盡一切,最精彩的單元莫過於【透明人間失蹤】,最令人莞薾的則是【戀愛家族】,吉野朔實將犯罪心理側寫的某一部份應用在劇情描述上,主角的作為究竟是人格失常又或者環境迫然,讀者需自行解讀,構成出乎意料之外的精彩!

呃呃,這本劇情不能多談,否則會破壞看書的樂趣,至於【霜柱的森林】主角穗刈怜雖然也在【搖擺的記憶】出場過,兩者劇情卻沒有交集,不妨將它當成獨立單元劇來看待。

延續了吉野朔實特有的陰鬱風格,《透明人間失蹤》是本很有想法與概念的作品,不過它的手法與內容偏離在主流軌道之外,所以說,除非你想看些不太一樣的漫畫,否則我是不主張推薦給口味較為大眾化的讀者。又,假如《搖擺的記憶》與本作品你都能接受的話,或許可以更進一步的連最意識流的《栗林小姐的犯罪》也找來一看了(個人覺得這本可看可不看)。

尋找家的回憶旅程--搖擺的記憶《漫畫》


漫畫名:搖擺的記憶(記憶の技法)
漫畫家:吉野朔實(吉野朔実)
集 數:單行本
譯 者:羅小琪
※原文版2002年10月.小學館於2003年5月授權長鴻中文化※


最早接觸吉野朔實的漫畫是《童年期》,內容描述一對年幼兄弟(受虐兒)與父親(施暴者)的生活互動片段,吉野朔實在處理劇情上的切入手法不同於一般女性漫畫家,儘管作品調性陰鬱,拿捏的力道倒也恰到好處,到現在都還記得那時看完後有種黏膩潮濕的不舒服感,因此也證明她有一定的實力能夠處理社會議題。


所以那一天在挖書時,一看到是吉野朔實的名字,封面又一派和樂,即沒翻閱也沒多想的就將它帶回家了,結果看著看著,原以為純粹在描述少男少女的苦悶青春期故事,沒想到後半本急轉直下,居然導向我比較偏愛的吉野式社會懸疑風格,突然間有種「呼呼呼~這回賺到了」的奇怪愉悅感!XDDD

《搖擺的記憶》描述高中女學生鹿角蓮華畢業在即,學校所安排的畢業旅行地為韓國,為了辦理護照,蓮華請母親代為申請戶藉騰本,但騰本上卻出現了其他同學所沒有的「八一七條第二項之民法規定條例文」,蓮華百思不得其解,但她又不希望父母得知她的疑慮,只能私下循線調查,而因緣際會下所結識的同校男同學穗刈怜也加入調查行動,成為蓮華尋回「家」的記憶之最大功臣。

後續劇情的轉折,就不多談了。倒是吉野在封面折頁上有談到本書概念,「所謂的記憶是非常主觀的東西。通常記得的都是和誰說過或是聽過什麼話之類的,而這些事情也是會有記錯的時候,就算一起看電影,也會因別人和自己記憶中的印象不一樣而感到意外。就算是媽媽口中所說的自己小時候的事也一樣,或許那也是後天影像化而形成的記憶。」

雖然身為女性漫畫家,吉野朔實的作品多半無關於情愛,題材往往帶了些意識形態的思想在其中,而讓作品內容有小眾化之趨勢,對於口味較大眾化的女性讀者來說、可能會覺得她的作品不容易上手,而對於習慣直球思考的男性讀者而言、大概也沒辦法習慣她轉啊繞啊很迂迴的述事手法。儘管,未必能迎合多數讀者的喜好,卻是位風格十分獨到的漫畫家,一旦能與她的電波相吻合,會發現她的作品還滿有意思,所以若想看看不太一樣的漫畫者,其實是可以考慮嚐試吉野朔實的作品!

2009-05-23

醫療的極限──護士小葵《漫畫》


漫畫名:護士小葵(Ns’あおい)
漫畫家:越野涼(こしのりょう)
集 數:22集未完
譯 者:賴瑞琴
※原文版2004年7月~‧2005年11月起由講談社授權東立中文化※


雖然大家都在大叫著醫療崩壞,可是問題不只是出在國家,醫療從事者跟國民都有責任。如果大家都將責任加諸在別人身上,這樣根本無法改變。【截錄自第廿集第一七九話】

論起看過的醫療漫畫裡,《護士小葵》可以稱得上是數一數二的優秀作品(豎起大姆指)。它有派系勾心鬥角、有醫德倫理探討、有極具強烈臨場感的治療過程、有描寫到醫療最前線者的壓力、也有觸及到職務互動與人情義理,就是不再只有表面的與病理競賽、將個人醫術神格化。本作品以「改善醫療品質、成立急救醫療中心」為劇情核心重點,每一回都有小小進展,張力強韌而不過份緊繃,想法或許很理想化、但自始至終都不曾與現實脫節太多!

看《護士小葵》最大的想法是--我們有監督醫療品質的責任,但首先需從自身做起。

首先來談談劇中幾位待人接物很失敗的問題人物。如急救中心的東條醫師,只因美空忙於其它急救工作、令他必需接手醫生指示命令,造成病人性命更危急而他下不了台階的局面,日後成了陰險密告者、導致美空必需退出急救中心團隊;又例如內科副部長田所醫師,對職位晉升汲汲營營,凡是無利可圖者,一概冷漠以對,即使病人情況險惡,仍舊不放心上;再或者是泡妞至上的福原醫生,對於病患永遠漫不經心,直到出事才嘻皮笑臉地將責任推諉給病患與家屬;又或者是護士奈良橋,思想特異的她無法關懷病患內心的恐懼,即使病患在眼前過世,她仍能一臉狂熱開心於自己曾參與其中的急救處理。

其實,誰不曾在自己工作領域裡碰過這些做人很失敗的份子?或許我們很感冒、甚至避之危恐不及,他們卻不曾真正困擾到我們--除非你把這種人放在心上--,搞不好還會稱讚他們很有企圖心、積極心、事業心、懂得放鬆自己等等之類。只不過一旦他們是身處於醫療這種特殊環境之中,外界不免會賦予更高的道德標準來衡量他們的行為。

再以其中的病患為例,第十四集的牛島先生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因嫌麻煩,不到醫院定時複診,最後引發蛛蜘膜下出血、呈現植物人狀態;第十八集的拉麵店兒子阿優因強風吹襲、造成以臥躺姿勢落地,隨後因硬腦膜下血腫而動了緊急手術,然而在這之中,因第一位看診醫師的個人疏失,接下來又沒有病床而無法開刀,導致病情更加惡化,明顯是院方失誤。

這兩個例子本來可以不需要以悲劇做收場,但就因為牛島病發前的不以為意,造成家屬絕望並放棄了復健的可能性;至於阿優,腦傷本來就輕忽不得,家屬在第一時間是可以強烈提出腦部斷層掃描要求,卻因為信任專業的判斷,而錯失搶救黃金期。對於所有醫護人員來說,當他們盡力時、我們永遠都嫌少,這是個很刻苛的要求沒錯,但回歸到務實層面來看,醫療人員如你我一樣、皆是普通人,當醫療可能被視為養家糊口的一份工作,他們就會有施不上力的時刻。這時健康管理就不能只是托付給醫療人員,而是個人必需有所自覺。如同一開始截錄的話語,問題不只是出在國家,醫療從事者跟國民都有責任,對於醫療措施、病痛困擾,我們應該秉持著更重視的態度去打理自己的身體,並將醫療人員視為戰略協助角色、與必要的後勤部隊。當然,責任歸屬仍舊必需釐清。

原本服務於清天綜合醫院的美空葵,因越權遭致上級處份,被調派至同一體系的二級醫院單位、莤市民醫院內科,繼續任職護士,對於原本有志成為急救醫療團隊成員的美空,雖是人生一大打擊,她仍期待在新的工作崗位上能為病患繼續效力,無奈上班第一天,就慘遭學姊排擠,美空以為連這裡的護士得知並且不諒解她的作為,此時又親身聽到關於她的流言而心灰意冷不已時,後半段內容居然是--她、跟、病、患、上、床、了!!反而令美空哭笑不得。

《護士小葵》採取固定醫護班底與帶狀式表現手法,劇情由美空被調派至內科開始,整個內科成員包括小峰、早乙女、大月、亞美、綠川與江藤醫師,都因為美空動了起來,此時緒田醫師加入後,有了更明確的「提昇醫療品質與成立急救中心」之目標。這時忙翻的外科部來借人,美空因而領教到外科部椿主任的超強本領,當外科補上新血,美空再度回到內科服務,另一方面,緒田也正著手成立急救中心,並開始招攬各科資深護士一名。一心一意只想成為急救中心成員的奈良橋加入成為內科護士,並與美空槓上,陰錯陽差的關係,兩人一起被選中成為急救中心護士,並一起來到主都大急救中心受訓。期滿後正巧是急救中心正式啟用之時,但一切不如原先預想的美好,而救護隊消防人員流星、地方小醫院更科院長此時雙雙登場,更科讓緒田與美空發覺地方醫院的重要性,流星則帶領美空接觸急救醫療競賽,且此一賽事幫助了椿主任渡過職業低潮期。

第廿一集的急救醫療競賽超有意思的XD!另外,更科很可能會成為改變緒田與美空想法的關鍵人物,當急救中心一切穩定下來後,或許這倆人會著手地方醫療做為另一出發點也說不一定。再來,我不是很滿意第廿二集的感情線發展,有點芭樂,越野涼啊,你不適合畫這部份,請速速回歸到醫療主線上吧!囧rz

目前為止,雖偶有小突槌--就是會突然一頭熱地拉不回來--,不過倒是不曾大崩壞過,以長篇漫畫來說,是相當難得的一部好漫畫!


PS.1 啊咧咧咧──東立漏掉代理外傳《Ns'あおい those days》了啦!
PS.2 「這裡講述的是一個熱血、以救人為天職的小護士。」這種書背文案真容易潑人冷水啊。XD
PS.3 以外行人眼光來看,《護士小葵》專有名詞很多,錯誤卻很少,譯者辛苦了!
PS.4 標題很鳥,我知道,想來想去想了老半天,也只能下個這麼和漫畫稍稍有關連性的標。囧rz

學園大騷動--火爆妞的煩惱《漫畫》


漫畫名:火爆妞的煩惱(煩悩クラス)
漫畫家:片岡吉乃
集 數:單行本
譯 者:李嘉箴
※原文版2003年3月‧於2005年7月由集英社授權東立中文化※


《火爆妞的煩惱》有夠令人噴飯的!它的TONE調還滿類似日本電影《水男孩》與《搖擺少女》,即有未脫離現實景況的設定,又有很玄妙的無厘頭青春記事風格,看到後來會有種:「啥米、居然有這種少女漫畫啊?!我甘拜下風!」的歡暢感!XDDD

相隔十三年,我轉學回到故鄉,那個學校就是--
這裡,德川高等中學。
因為一不小心就會出拳打人的這個習慣不斷造成災難,
讓我在其它幾間學校被停學處分了好幾次。
希望在這個學校能平安度過。
現在,我是這麼想的。
【截錄自P.3之獨白】

本單行本收錄了兩則短篇故事,其一是危險人物、市松鹿子轉學回到故鄉了,她將在舊識與新同學的幫助下,找出為何會有出手扁人的壞習慣,並透過震撼教育來矯正此不良行為。因為過程實在太蠢、也太絕妙,搞得我幾度失控大笑,雖然是短篇故事,張力倒也十足。而儘管其中具有愛情元素,不過縱觀片岡吉乃其它作品的印象,她對詮釋感情的方式相當地與眾不同,如此異於常人在某一方面看來,也有薄弱貧脊的問題待片岡克服,即使如此,鹿子和橫山的過招還是挺有看頭。

比較可惜的是,裡頭出現的人名並沒有另外做出註解,像是大越岡前(江戶名判官)其典故時常可見,所以有被給點到笑穴,其它太過陌生,也只能望而興嘆。

另一篇故事【Holy Night】,搞笑指數就不如【火爆妞的煩惱】,不過趣味度也很高。在日本,聖誕節早已成為屬於情人的佳節,片岡吉乃反向操作,把這美好佳節給搞得烏煙瘴氣,原因在於三個出場人物,一個是沒有男朋友又好面子的女孩,一個沒女朋友但被倒楣要求負起責任的男孩,與男朋友不識趣而寞落地單獨回家卻上演驚魂記的年輕女性,他們在這一晚的各自遭遇。前後各現身一回的女神則讓三段劇情起了微妙的後作用力。

現階段,這會是唯一一篇片岡漫畫推薦文,若看出興趣來可以試著找片岡吉乃其它作品,雖然個人覺得其它的都不太及格就是。▔▽▔

世界之最--最危險的廁所與最美的星空《書刊》


書名:最危險的廁所與最美的星空(いちばん危険なトイレといちばんの星空―世界9万5000km自転車ひとり旅〈2〉)
作者:石田裕輔(石田ゆうすけ)
譯者:劉惠卿
※原文版2005年‧於2007年5月由実業之日本社授權謬思中文化※


那時正好是我旅行的第二年,無可奈何地面臨倦怠期。
對我來說,一股作氣「環遊世界」有其意義。雖然也可以把旅行區域切開來,從日本多次往返,最後也算完成環遊世界,我卻無法接受,所以才一口氣旅行了七年半。
說穿了,我是為了自我滿足才出來旅行。對我而言,只有一次完成才有意義。不過,要是重視旅行的「品質」,想維持最佳狀態,旅程最長還是以一年為期比較好。
旅行越久,感情也會逐漸磨損,更嚴重的話,還會陷入對一切事物漠不關心的慘狀,每天逗留在廉價旅館裡。這樣的旅程,「探索」已是其次,「逃避現實」的色彩還比較濃。當然若考慮到人生的短暫「休息」,沒有比這更奢侈、更有意義的時光了,我一點也沒有否定的意思。即使是漫無目標的漂泊,也會有其意義吧。不過我這次的旅程並不是以此為目的。
【by P.217】

石田裕輔,1969年出生,1995年踏上環遊世界之旅,旅行七年半,花費17萬台幣(中途打工收入不明),以單車為主要交通工具,載運行李近40公斤,行程約十萬公里,到訪國家87國,目前共有三本著作,此為第二集,另有第一集《不去會死》與第三集《用洗臉盆吃羊肉飯》。


整個看下來,本書印象最深刻的還是他的單車照片,可以綁、可以放、可以掛的地方全都塞滿了家當,好驚人XD!近年來背包客型態的旅遊風氣大盛,市面上隨處可見這類旅遊記事書籍,指南功用或許不高,卻重於精神傳承、與指導分享;而以一位業餘作家來說,石田裕輔的文筆相當流暢,觀念也正確,雖然內容為世界之最排行榜的寫書方向有些老掉牙,不過在茫茫一片旅遊書海中,倒是一本值得一看的高階背包客作品。

這書要自己看才行,也就不再贅述。感謝博客來的供獻,文章片段截錄於下。如果地理課本能夠這麼有趣就好了!另外,我有疑問(舉手)!這書的封皮設計為什麼和乙一的《被遺忘的故事》如此相像?=口=

【石田裕輔官網】

*****

全世界美女最多的國家

說到美女最多的國家,中南美洲的「三C」相當有名,即哥斯大黎加、哥倫比亞和智利。三個國家國名的頭一個字母都是C,因此有此一稱號。

我沒去過哥倫比亞,不清楚狀況。在哥斯大黎加倒是沒留下什麼美女如雲的印象。至於智利,的確和傳聞一致,不過大概因為我過度期待,也並沒有特別震撼的感動。

通常期待越大,實際的感動反而會縮小,完全成反比。尤其我這個人,容易信以為真,結果就常常令我覺得情何以堪。我抱著智利境內放眼望去都是美女的期待,興高采烈地入境,然而現實中當然不可能有這等好事。

雖然如此,我還是發現一個國家,很接近「美女多」的標準。至少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的確稱得上「放眼望去都是美女」。

那就是愛沙尼亞。
當我在首都塔林漫步時,馬上就注意到周圍非比尋常的情況,刻意觀察後,才明白事情果真非同小可。
「這是怎麼回事?」
我停下腳步,就像來到小人國的格列佛,目不轉睛地打量四周。
在城裡四處昂首闊步的大姊們像是活生生從時裝秀裡跳出來,巴掌臉,雙腿修長。白人女性常見的巨大臀部,在這裡一個都沒看到。

似乎是多民族混血的人種,有種獨特的異國情調。從北歐系的金髮到南歐義大利型的黑髮,到處都是令人屏息讚嘆的美女,那景象,甚至美得讓人覺得異樣。
事後我才知道,「愛沙尼亞多美女」的名聲已傳遍海內外,我也深表同意。

我在這個國家遇到一位非比尋常的女孩。
名叫泰西亞,今年十五歲。
她正是所謂的天才。在日本,這年紀應該才剛上高中吧,然而她卻通過檢定,已經是大學一年級的學生了。
她雖然主修地質學,但語言天分也極高,小小年紀已經能流利地說十一國語言!在遇到我的兩週之前,她才開始自學日文,我說的話,她卻已經能用片假名全部寫下來。

我被她苦苦央求,充當她一對一的日文老師,彼此漸漸滋生異樣的情意,甚至有四目交投的曖昧。離別時,還真有點……不,是非常地離情依依呢。
她也和典型的愛沙尼亞女性一樣,臉蛋非常小,相當漂亮。
在我們分手後幾個月,她似乎當起了模特兒,經常出現在雜誌上,還用電子郵件寄了幾篇報導給我。

補充一點在《不去會死!》沒機會提到的後續發展。我和她當了好一陣子筆友,那時我還沒有電子郵件信箱,全部都是靠手寫信(她的雜誌報導則是寄到我捷克朋友的郵件信箱裡,我在他家的電腦上看)。
我們以英文通信,有時她會夾雜一些片假名。

大概是我們開始通信後半年吧,她寄來的信件著實令我大吃一驚,那是混合漢字和平假名的文章,換句話說,已經是完美的日文信了!我們分開後她完全只靠自修,雖然弄錯了一些助詞、助動詞的用法,但確實是相當通順的文章。

時光流逝,令人傷感,我和她不知不覺也失去了聯絡。她說過將來想當上義大利總統(問她為什麼,她說因為自己最喜歡義大利文),目前在電視上還沒看到她的蹤影。

*****

全世界最恐怖的廁所
不過,就算是經過這番磨練(?)的我,有時還是會遇上讓我啞口無言的廁所。
就讓我依國別列舉前三名(該說是倒數前三名?)吧!
首先是越南。
有次我住在鄉下某間廉價旅社裡。
旅社建在學校運動場般的廣場上,房子腐朽得很厲害,門窗上都是裂縫,當然也不能淋浴。這還好,問題是廁所。
根本沒廁所。
「……?」
「本來就沒有。」旅社的老伯一臉抱歉地說。
「那我該怎麼辦?!」
老伯指著房子後面的一片草叢,我半信半疑地走過去,一看,形形色色的排泄物滿地都是,真是蔚為奇觀哪。
後來我在越南又遇上一次這種旅社。我想,投宿的地方很少會沒廁所,至少就我的經驗,其他國家並沒有這種情形。

接著是烏茲別克。
我在飯館吃過飯後想上廁所,往老闆說的方向走。廁所設在屋外,我乍看之下卻覺得有點困惑,那是一間搖搖欲墜的簡陋木造小屋,讓我有種非常不祥的預感。小心翼翼地推開快要掉下來的門,下一刻,強烈的惡臭像陣狂風般撲面而來,那不只是「惡臭撲鼻」的程度而已,簡直刺痛人的眼睛,就像切洋蔥一樣,讓眼睛滲出淚水。
在朦朧的視線中,我看到遠遠超乎想像的一幕。

在地板的正中央,開了道寬度約有三十公分的長洞,正下方有如油田,堆滿焦油般的黑色液體。這些液狀物很勉強地塞在地板下,以日本人的觀感來說,就叫「快要滿出來」了。這可不是尿水可能濺起來那麼輕鬆哪,「水位」高漲,已經到稍微蹲低一點,屁股就會碰到的程度了啊!
更讓人毛骨悚然的是廁所地板,雖然和廁所的牆壁一樣以木頭搭蓋,卻像竹簾子一樣布滿縫隙。透過每一道縫隙,可以看見下頭漆黑的液體,換句話說,整片地板下面都堆滿了水肥,簡直就像在糞尿的大海上漂流,幾片木板搭成的小小木筏成了唯一的依靠。別提上廁所了,這棟小屋我連一步也不敢踏進去。

大概由於下水道設施尚未完備,烏茲別克當地的廁所主要都以手動汲取的方式來化糞。而且,一到鄉下地方,幾乎都是在地面上挖個直立的洞,搭上幾片木板的原始廁所。

這種廁所在世界各地都有,沒什麼值得大驚小怪。這個國家的廁所之所以讓人覺得「全世界最差勁」,是因為那種惡臭。
據我所知,全世界就是這裡最臭了!也許是因為以羊肉為主食,或者是土壤中缺乏分解有機物質的微生物吧?但,我想最大的原因還是,大部分的廁所裡不知何故都大量堆積著那種液狀物質。
絕大多數的廁所裡,坑洞表面都沒有再以水泥加固,如此一來,洞裡堆積的東西多少都能滲透到土壤裡,狀況總會好一點。不過大概這一帶的土質都是黏土層之類,滲透力相當低,才會這樣吧?

難以理解的是,為何當地人不經常汲取水肥?舉目所見,這裡並沒有什麼肥沃的土地,如果好好利用人們的排泄物,應該很有幫助。
我在伊朗見過水肥車停在一片荒原上,對著荒蕪的大地拚命噴灑屎尿的光景,讓人感嘆這種處理方式還真是方便省事哪!周遭完全是杳無人煙的荒野,自然也不會有衛生問題,而且一定能為為貧瘠的大地帶來相當充分的營養。伊朗上廁所也不用衛生紙,自然也不會給大地留下垃圾。
烏茲別克國土有相當比例是沙漠,我覺得要是也能效法就好了……

最後,我要舉出的是眾所皆知(?)的中國。
惡臭的難受程度雖然比不上烏茲別克,也不像越南那樣,旅館竟然沒附廁所,但我心目中的第一名還是會頒給這個國家。
某種意義上,會有這種結果大概也是理所當然。,中國會得到第一名,其實並非單純基於廁所設備的評價,而是和文化與民族性有著深刻的關係,理由很嚴肅喔!

中國的廁所不但沒有門,裡頭也沒有隔間。最近聽說都會區已經大幅改善,不過,鄉下的公廁或廉價旅館裡共用的廁所,仍然是這種形式。
特別是沙漠地區的廉價旅館,很猛。廁所多半設在戶外,一踏進小屋,裡面是六個榻榻米大小的空間,中間挖了個四角形的洞,上頭搭著四片木板,每片間隔約五十公分,人們就蹲在木板上解決,一次大概可以站十個大人。人很多時,你可能會和相鄰的人踩在同一塊木板上,這時若是一腳踩了個空,就會跌進妖魔鬼怪的世界。一邊便便,一邊還得和旁邊的人一起保持平衡,好一段緊張刺激的如廁時間。
這種形式的廁所,已經算冠軍級了。但我會把第一名頒給中國,其實還有別的理由。

那是我剛到中國大陸的時候。
一走進廉價旅館的公用廁所,我大吃一驚,裡頭的四個便座上全都是堆積如山的大便,沖水設備好像故障了。
「真是夠了!大概因為這裡是中國吧。」
這種情況竟然可以放著不管,的確有種大陸民族的悠哉。從糞便堆積的規模看來,廁所大概已經壞很久了。
我還是試著轉了一下沖水拴,沒想到水卻嘩啦啦地流下,我又嚇呆了。大量的水沖下來,沒多久,堆積如山的糞便就清得一乾二淨。

「搞什麼啊!」
經過一段時日,我才知道中國有不少人上完廁所是不沖水的。
有次,我遇到一名能說流暢日語的老伯,就單刀直入地問他:「為什麼你們都不沖水呢?」他回答:「中國有許多人出身農家,並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
我已經不再錯愕,反而忍不住放聲大笑。原來,「上完大號要沖水」之類的行為及公德心,在這個國家是要在課堂上才學得到哪。
某一次,還發生過如下的事:我和一名大叔並排上廁所,他先上完,站了起來,大便還留著就想走人,我忍不住(用中文)脫口而出:
「喂!沖水啊!」

我瞪了他一眼,想好好威嚇他,只是在露出半邊屁股蹲著的狀態下,怎麼看都缺乏魄力。不過他還是露出有點抱歉的表情,走回來好好沖了水。從他的表情看來,似乎多少還是有點罪惡感的。
不過,為什麼上完廁所不沖水呢?中國人獨特的民族性大概在這一點表露無遺了,這和他們在旅館走廊或電車等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卻毫不在意的日常行為,有共通之處。
不能說他們「傍若無人」。
根本是「滿不在乎」哪。

也曾有過這樣的遭遇。
我在旅館共用的澡堂裡淋浴,當然沒有隔間,比較晚來的一位大哥走到我旁邊,雙手扠腰,威風凜凜地站著,在我身邊堂而皇之地撒起了尿來。那些飛濺的黃色液體豈不是會噴到我這邊?我自然又心頭火起,凶巴巴地(用中文)說道:
「你搞什麼東西啊?」

他轉頭過來,看到我時露出有點不好意思的表情,不過接著竟然又若無其事,爽朗地向我搭起訕來。我滿臉怒氣地答了幾句,漸漸也被對方毫不在意的態度感染,不再生氣,不知不覺跟他有說有笑了起來。
我果然還是無法討厭中國人這種大陸性格特有的滿不在乎(?)。不過,他們的廁所之所以會得倒數第一,理由就在此。

*****

【目錄】
第一章 世界第一的景點

01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動物篇
02全世界最讓人火冒三丈的邊境
03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郊外篇
04全世界最危險的一條街

第二章 全世界最了不起的東西

01全世界最好笑的紙鈔
02全世界最棒(?)的紀念品
03全世界最危險的旅館
04全世界最恐怖的廁所
05全世界最危險的廁所
06世界第一的大峽谷
07世界第一的大瀑布
08世界第一的遺跡
09全世界最美的星空

第三章 全世界最勁爆的食物

01全世界最美味的國家
02全世界最難吃的國家
03全世界最讓我中意的酒吧
04全世界最好喝的啤酒
05全世界最難喝的啤酒
06全世界最好吃的甜點

第四章 全世界最了不起的人們

01世界第一的待客之道(Hospitality)?
02全世界美女最多的國家
03世界第一的待客之道?
04全世界最讓人光火的警察
05世界第一的待客之道?

第五章 世界第一的景點再次登場

01全世界最美麗的城市
02全世界最寂寥的地方
03全世界最悠哉的國家
04全世界最喜歡的地方
09全世界最受不了的國家
05全世界最令人讚嘆的地方

2009-05-15

我想成為你「100%的情人」!《漫畫》


漫畫名:100%的情人(100%の君へ)
漫畫家:末次由紀
集 數:兩集完
譯 者:尤靜慧
※原文版2004年8月~2005年6月‧講談社於2005年8~11月授權東立中文化※


看完《花牌情緣》,回頭將末次由紀舊作逐一翻完,結果看得甜膩到牙根隱隱作痛與備感辛苦,但好在有堅持住,留到最後才借的這套有讓精神一整個振奮起來。

現在的我果然不習慣少女味如此之重的漫畫作品,尤其不愛少女漫中那份磨人的自虐過程,大概是本人從不曾擁有過纖纖少女心吧囧rz,看書時總是暗下陰險指導棋,青漫大多會照著我的理想方向前進,少女漫卻不然,或許這正是對少女漫苦於上手的最大主因。

雖然《100%的情人》少女風格也很強烈,然而末次由紀在作畫的此一時期,手感與觀點皆趨近於成熟穩健,劇情節奏感明快又不拖泥帶水,而比起以往陷在寶塔裡出不來、只能等待白馬王子來解救的典型表現手法,末次由紀這回的女性角色、柚子倒是相當地勇敢也肯主動出擊,即使心上人早已有心愛的女友,但她仍坦然直率地懇求對方:「我提起勇氣說的話,你不要忘記,不要當作沒這回事。」我喜歡這種為愛勇敢、但也會為對方設身處地著想、情感外露卻不過頭的女生!XD

不過這種趁虛而入的感情多少會讓人感覺很不安定,若未來柚子也必需與樫尾談遠距離戀愛,而恰巧樫尾身旁又出現另一為愛勇敢的女生,那豈不是又重蹈覆轍?話又說回來了,每一份感情不都是如此地不安定?^_^

因母親發生車禍導致下肢癱患,父親相中設備完善的看護住宅,舉家遷移的關係令堀內柚子必須從原先教會女校轉學至男女合校的學園,一切如此新鮮有趣、卻令保守的柚子處處無法適應,為了照顧母親、必需放棄領養同學的初生柴犬更是令她難過,直到鄰居兼同班同學樫尾聰太郎發覺這件事,而將飼養責任分攤了50%給予柚子,柚子才發覺到,自己是如此地在意在班上女生之間毫無存在感、看似冷漠卻懂得體貼他人的樫尾……

即使很甜很甜,但仍是套感覺相當不錯的戀愛小品漫!

喧囂城市中的片刻寧靜──咖啡時光《漫畫》


漫畫名:咖啡時光(珈琲どりーむ)
原 作:花形怜
漫畫家:平松修(ひらまつおさむ)
集 數:四集未完
譯 者:彭春美
※原文版2006年8月~·芳文社於2007年10月起授權尖端中文化※


真是一套豐富又有趣的知識漫畫,不過老實說,我很排斥這套漫畫的後製編劇與畫作表情,若不是原作知識淵博、講解生動,好幾次實在很想乾脆把書給扔掉去做別的事,最後還是隱忍下來、耐著性子看完它。


看過《神之雫》和《咖啡時光》的讀者可能會將它們相提並論,個人倒是認為《咖啡時光》的劇情路線較偏向於《量身訂做》,它們採取相同的獨立單元劇手法,都是先有一道習題,而學有專精並有其天份的主角一開始並不明白如何解謎,在藉由與週遭人群的互動或者生活上乍現的靈感,一點就通的主角一路過關斬將,朝向夢想目標邁進。如《咖啡時光》的白樺茶輔,雖貴為茶葉老舖的繼承人,私底下熱愛咖啡的他卻是夢想著有一天能與戀人共同開立一家品味獨具的咖啡店。

《咖啡時光》每一篇單元所介紹到的咖啡知識非常地引人入勝,如荷蘭冷釀咖啡的繁複作法、如何利用平價即溶咖啡粉泡出一杯不輸咖啡專門店的風味咖啡、咖啡牛奶的創意由來、義大利咖啡的特殊口感解說、濾紙與沖泡溫度如何成為影嚮咖啡沖泡好壞之關鍵、好的研磨與烘焙方式將讓咖啡更香醇、摩卡與摩卡壺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種類項目……等等。

它介紹到咖啡眉眉角角的冷知識,而每一則都好有趣!只是糟就糟在我實在受不了平松修的人物表情,完全不曉得在誇張個什麼勁,造成人物之間應對進退的反應很怪異,尤其是眼神渙散,沒有焦距到我很想用力抓著他們的肩,要求他們看著我的眼;再者,人與人相處過程的處理上,平松修雖然很誠懇的想要有所表現,但感覺就是很速成、平板而沒辦法感動人心。

對於人物畫像的不欣賞固然是個人主觀意識在作崇,但劇情處理層次過於淺薄就真的有些可惜了這套漫畫原本的美意。話又說回來,現在好多漫畫都是如此操作,表面沾一下、意思有帶到,就過關了,這樣……真的很不好哇!Orz

弭平歧視--獨眼猴《小說》


小說名:獨眼猴(片眼の猿 One‐eyed monkeys)
小說家:道尾秀介
譯 者:珂辰
※原文版2007年2月‧新潮社於2009年5月授權獨步中文化※


在看書之前才發現書封某個角落上有句「無論你再怎麼凝神細讀,也無法識破作者真正的企圖結果」的文案,我我、我選書的當下連半點想挑戰作者的意思都沒有啊,這是那門子的戰帖?!不喜歡這樣啦……囧rz

故事由幻象偵探社社長在午休時刻監聽目標物開始說起,業主為谷口樂器的高層,任務是「我們懷疑同行的勁敵黑井樂器盜用我們的設計,希望你替我們找到證據。」契約時效長達一年,幻象社長三梨幸一郎為此特地潛入谷口樂器社內,擔任中途被採用的員工,每天監聽對手黑井樂器公司內部情況,直到找出蛛絲馬跡為止。在例行性監聽的某天,三梨聽到一椿有意思的對話,內容為「狗鼻子為何比人類靈敏幾萬倍?答案就在臉部構造,狗的鼻子很大,佔了臉部的一半。」,因而談起一位總是帶著墨鏡遮掩雙眼的神祕女子,並勾起三梨的好奇心,決定將她挖角到自家公司裡。

故事從一開始就到處埋下伏筆,有些線索被故意隱匿,有些是視野死角,有些作者雖然平舖直敍真實情況、卻是另一假象,甚至連書封都在誤導讀者,讀者無從發覺道尾秀介設下一個接著一個的謎團,包括三梨原同居人秋繪的死因,幻象偵探社的任務內容,玫瑰公寓全體住戶的真實樣貌。

從前,某個國家有九百九十九隻猴子。那個國家的猴子全都只有一隻眼睛,而且都是左眼。有一天,一隻雙眼健全的猴子誕生了,結果牠被同伴排擠、嘲笑。在百般煩惱之下,牠弄瞎了右眼,與其它猴子同化……我認為,那隻猴子弄瞎的,說不定是尊嚴……
【截錄自P.237】

其他讀者會不會真如同書封上所言,即使被騙也很暢快、不得而知,但書裡頭那份關於弭平歧視的涵義已足以令我覺得這書看得有價值,不過個人不覺得這是本合格的本格推理小說,線索被道尾秀介那樣故意擋住,想看真正本格推理小說的讀者說不定會跳腳。


【書背文案】
秋繪搬出我家已經七年了。
而她死了六年十一個月。
她的遺體在福島縣的山林裡被發現,就在從林道穿越群樹,往山裡走約五分鐘的地方。
據說,秋繪用繩索將自己吊在一棵大麻櫟上,沒有留下遺書。
秋繪選擇上吊的場所,是我們曾經去過的旅遊地點。
之後,我開始拒絕與他人深交。
不--我原本就對其他人不感興趣。
從小,在更衣間的鏡子裡看到自己模樣的那一天開始;
自從承認眼前這個凝視著自己的少年異於常人,有著可怕容貌的那一天開始……

「我」是私家偵探,什麼案子都接,就是不碰命案,
「我」長得其貌不揚,卻聽得到千里之外的呢喃,
「我」有一個感情深厚的伴侶,不幸在七年前死了,
現在,一名神祕女子走進了「我」的生命,
也讓「我」捲入了一椿怪異的凶殺案……